虽然很少,但是很多人家也拿不出来。
何况要认识字,上哪儿找人教导孩子们认识字儿呢?
私塾一般就是用来启蒙用的,教导孩童们读书识字,但要教导好,起码六岁入学,十二三才有资格入书院读书,能在二十岁之前考功名的都是年轻有为啦。
三十岁能中进士当官就是祖坟冒青烟了。
而这一路上要读书,要写字,要学更多的知识,甚至为了开阔眼界,需要游历天下,更有甚者,进入衙门做一些事情,来增加阅历。
能支撑起这么庞大且常年开销的人家,非富即贵。
而富人家多数都经商,商人重利轻离别,又被人看不起。
能读得起书,也未必有好的先生肯用心教导他们的子弟。
所以在整个书院里,读书的人真的很少。
古羽来的时候,就看到二十几个人出入,整个长河县,起码有几万人,就这么少的读书人,更没有什么书香四家在此地。
据说整个书院的在读人员,都没超过一百之数。
也怪不得,长河县如此落魄。
文,文不行;武,更是没有。
武将在本朝人才济济,文臣就没几个了,更别提鸿儒名宿,那都是出身世家大族,书香门第,传承好几代人,才培养出来一个文人墨客。
“这位,有什么事情吗?”古羽刚到了门口,进了大门没多久,就被人给拦了下来。
也是,这里可是书院,没有两把刷子的人,是不敢进来的,何况还是两个人一起进来,小驴车被古羽寄存在了不远处的一家小客栈门口,给了十个铜板,给小驴子喂点草料和水。
为了今天,古羽特意穿了一身长衫,虽然不是很好看的广袖长袍,但也绝对不是一般人家穿得起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