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没有多余的房子,只给你们分了一块宅基地。”
“你们如果手里有余钱,可以起房子。”
“没有余钱,那就搭一个窝棚住着。”
李大海在一旁嗯嗯,顾瑾也在认真听。
等罗山介绍完,顾瑾装出不谙世事的模样问:“爷爷,你们为什么不搬进澜城呢?”
“澜城里好热闹的,在那里买个房子,住着多好。”
罗山摸着胡须,只觉得好笑:“小丫头,你懂什么。”
“在我们澜州,天下诸郡逃户,有田宅产业,妄被人破除,并缘欠负租庸,先已亲邻买卖。”1
“再说了,我们罗家村离澜州只有百余里,全程又都是官道,想要进城玩并不难。”
说起罗家村的地理位置,罗山颇有些得意。
顾瑾暗自心惊。
这澜州的买房政策,居然与唐朝的政策相近。
离谱了。
这时,李仁勇悄悄拉了拉顾瑾的衣袖,小声问:“瑾儿,那村正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啊?我怎么听不太懂?”
澜州与建州相隔几千里,说话的口音自然有些不同,不过,认真听也还是能够听清。
这得益于周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在做统一语言这一项工作。
只是,大州城还好说,乡里面的村民们说话,虽然已经尽力说官话,但还是带着乡音。
不止李仁勇听得吃力,李家人都是连猜带蒙,懂了个八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