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王翦回到军中,立刻全身心投入到备战工作中。他亲自巡视边境防线,对城墙、堡垒等防御工事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有损坏或薄弱的地方,立即下令征调民夫和工匠进行修缮加固。他还指挥士兵在边境沿线挖掘壕沟,设置拒马等障碍物,以阻挡匈奴骑兵的冲击。
在军队训练方面,王翦针对匈奴骑兵的特点,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训练计划。他加强了步兵的盾牌阵训练,让士兵们紧密配合,形成坚固的防御阵型,以抵御匈奴骑兵的冲锋。同时,对弩兵进行了强化训练,提高他们的射击精度和速度,使弩箭能够在远距离对匈奴骑兵造成有效的杀伤。此外,王翦还选拔了一批精锐骑兵,对他们进行长途奔袭、骑射技巧和战术配合等方面的训练,准备在必要时与匈奴骑兵展开正面交锋。
与此同时,丞相李斯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外交事宜。他从朝中挑选了一批精通外交礼仪、善于言辞且心思缜密的官员,组成了新的外交使团。对使团成员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包括谈判技巧、应对突发情况的方法、匈奴的文化习俗和政治格局等方面的知识。
在准备谈判内容时,李斯组织大臣们进行了多次深入的讨论和分析。他们仔细研究了匈奴的需求和可能的谈判底线,制定出了一套既能维护大秦利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匈奴需求的谈判方案。方案中提出,大秦可以考虑开放边境贸易,允许匈奴人在指定的边境城镇与大秦商人进行交易,让匈奴能够通过合法贸易获取他们所需的丝绸、瓷器、铁器等物资。同时,大秦也可以向匈奴提供一些农业技术和工匠技艺方面的支持,帮助匈奴发展自身的经济。但作为交换,匈奴必须停止对大秦边境的侵扰,尊重大秦的领土主权。
蒙恬将军则肩负着联络周边部落的重要使命,踏上了征程。他带着大秦的诚意和结盟的提议,先后拜访了几个长期受匈奴侵扰的部落。每到一个部落,他都向部落首领详细阐述联合起来对抗匈奴的好处。他承诺,大秦会在联盟中提供军事支持,包括提供先进的兵器和军事训练指导;还会给予物资援助,帮助部落改善生活条件。蒙恬将军还向部落首领们分析了当前的局势,指出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抵御匈奴的侵略,保护自己的部落和百姓。经过蒙恬将军的一番努力,这些部落纷纷响应,同意与大秦结成联盟,共同对抗匈奴。
蒙恬将军成功联合周边部落,组建起对抗匈奴的联盟,这个消息传回咸阳,朝堂上下一片振奋。联盟的建立,无疑为大秦在与匈奴的博弈中增添了重要的筹码。
各部落的首领纷纷派遣使者来到咸阳,与大秦商讨联盟的具体事宜。在咸阳宫的大殿上,使者们与大秦的大臣们齐聚一堂,共同谋划对抗匈奴的大计。
我坐在主位上,看着下方的众人,神情庄重地说道:“各位使者,此次联盟,关乎我们共同的利益。匈奴长期侵扰边境,烧杀抢掠,我们皆深受其害。如今联盟建立,我们应齐心协力,同仇敌忾,共同抵御匈奴的侵略。大秦愿与各位部落携手共进,守护我们的家园。”
一位部落首领的使者起身,恭敬地说道:“陛下,我等部落愿意听从大秦的调遣,与大秦一同对抗匈奴。匈奴的暴行让我们的百姓苦不堪言,我们早就渴望能有机会反抗。但我们部落实力有限,希望大秦能在军事和物资上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
我点头道:“这是自然。大秦定会为联盟提供所需的军事支持和物资援助。我们将共享情报,协同作战,让匈奴知道,我们联合起来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大秦会派遣军事教官,帮助各部落训练军队,提高战斗力;还会提供兵器、粮草等物资,保障各部落的作战需求。”
随后,众人详细商讨了联盟的军事合作细节。决定由大秦军队作为联盟的核心力量,负责制定整体作战策略。各部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承担不同的作战任务。例如,一些擅长骑射的部落,将负责在草原上进行侦察和骚扰匈奴的后方,破坏他们的补给线和营地;而一些拥有坚固堡垒的部落,则负责坚守重要据点,阻止匈奴的进攻,为联盟提供稳定的防线。
在物资方面,大秦承诺为各部落提供先进的兵器,如强弩、长刀等,以提升他们的战斗能力。同时,还将定期为各部落提供粮草等物资,我在秦朝当二世皇帝 第61章 近邻修好,互助共赢
保障他们在战争期间的基本需求。此外,大秦还会派遣工匠帮助各部落修缮和加固防御工事,提高部落的防御能力。
在情报共享方面,各部落和大秦将建立一套完善的情报传递系统。在边境地区设置多个烽火台和驿站,一旦发现匈奴的动向,能够迅速传递信息。各部落的侦察兵和大秦的斥候将密切配合,及时将收集到的情报汇总到大秦的军事指挥中心,以便制定准确的作战计划。
联盟的建立,让大秦的军队和百姓士气大振。边境的士兵们得知有了强大的联盟作为后盾,更加坚定了保卫家园的决心。他们日夜苦练,准备随时迎接可能到来的战争。百姓们也纷纷表示支持,主动为军队提供物资和后勤保障。整个大秦都沉浸在一种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氛围之中。
与此同时,消息传到匈奴营地,单于得知大秦联合周边部落组成联盟,心中也不禁感到一丝忧虑。但他并未就此放弃对大秦边境的野心,而是召集各部将领,商议应对之策。单于认为,大秦与周边部落的联盟看似强大,但内部可能存在矛盾和分歧,他们可以利用这些弱点,试图分化联盟,各个击破。
匈奴单于为了瓦解大秦与周边部落的联盟,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分化之计。他先派出使者,携带大量的金银财宝和骏马,前往其中一个部落。这个部落位于联盟的边缘,与匈奴的接触相对较多,对匈奴的威慑也有所忌惮。
匈奴使者见到部落首领后,献上礼物,并巧言令色地说道:“首领大人,您看这大秦虽与您结盟,但他们不过是想利用您来抵御我匈奴,待击退我们后,说不定会对您的部落不利。您的部落夹在大秦和匈奴之间,若能与我匈奴合作,我们保证,不仅不会侵犯您的部落,还会给予您更多的财富和土地。您又何必为大秦卖命,冒如此大的风险呢?”
部落首领听了使者的话,心中不禁有些动摇。他一方面对大秦能否真正保护好自己的部落心存疑虑,另一方面又被匈奴的礼物和承诺所诱惑。然而,他并未立即做出决定,而是表示需要时间考虑。
与此同时,匈奴还在联盟内部散布谣言,声称大秦此次联合各部,是想吞并他们的部落,扩大自己的领土。这些谣言在联盟各部落中逐渐传播开来,引起了一些部落的不安和猜忌。原本团结一心的联盟,开始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一些部落对大秦的信任度有所下降,在军事行动上也变得消极起来。他们不再像之前那样积极配合大秦的作战计划,对情报的传递也变得迟缓。大秦察觉到了联盟内部的这些变化,意识到匈奴的分化之计开始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