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衍回到咸阳,向二世皇帝详细汇报了与单于的会面情况。朝堂之上,大臣们再次展开激烈讨论,试图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
蒙毅率先发言:“陛下,匈奴无理取闹,妄图侵占我领土,我们不能一味示弱。但鉴于当前形势,可一边加强边境防御,一边继续通过外交施压。我们可联合周边受匈奴威胁的部落,形成联盟,共同对抗匈奴,增加我们在谈判桌上的筹码。”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此时,一位年轻的谋士站出来说道:“陛下,除了军事威慑和外交联盟,我们还可从经济方面入手。匈奴虽善战,但经济相对单一,主要依赖游牧。我们可以适当限制与匈奴的贸易往来,尤其是对他们至关重要的铁器、粮食等物资,让他们明白挑起争端对其自身经济也会造成严重影响。”
二世皇帝听后,觉得此计甚妙,说道:“此计可行。一方面,蒙毅将军负责加强边境防御,联合周边部落,组建联盟;另一方面,限制与匈奴的贸易,从经济上对其施压。同时,继续派遣使者与匈奴谈判,表明我们和平解决争端的诚意,但也绝不放弃领土主权。众爱卿务必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务必妥善解决此次领土争端。”
随后,大秦开始紧锣密鼓地实施各项应对措施。边境军队加强巡逻,修筑防御工事;外交使节频繁往来于周边部落,商议联盟事宜;同时,朝廷发布政令,严格限制与匈奴的贸易活动,一场全方位应对匈奴领土争端的行动全面展开。
随着大秦对匈奴贸易限制措施的实施,匈奴的经济状况开始受到明显影响。匈奴人日常生产生活所需的铁器,如刀具、农具等,因贸易限制变得极为短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游牧生产和军事装备维护。而且,粮食供应也出现紧张局面,以往通过与大秦贸易获取的稳定粮食来源大幅减少,匈奴部落内部开始出现不安情绪。
一些匈奴部落首领开始意识到,与大秦的争端若继续升级,对匈奴自身极为不利。他们纷纷向单于进言,希望能重新考虑与大秦的关系,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领土问题。单于面对内部压力,态度也逐渐有所缓和。
与此同时,大秦联合周边部落的行动也取得了进展。几个长期受匈奴侵扰的部落,在大秦的劝说下,同意与大秦结成联盟,共同应对匈奴的威胁。联盟组建后,进行了联合军事演习,展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这一消息传到匈奴营地,让单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这种形势下,单于主动派遣使者前往大秦,表达了愿意重启谈判的意愿。二世皇帝得知后,认为经济施压和外交联盟初见成效,但仍不能掉以轻心。他对使者说:“回去告诉单于,大秦一直希望和平解决争端,但必须以尊重领土主权为前提。谈判可以,但匈奴必须拿出诚意。”大秦在这场领土争端的博弈中,通过经济施压和外交联盟,逐渐占据了主动地位,为后续的谈判创造了有利条件。
大秦同意与匈奴重启谈判,地点选在两国边境的一个中立地带。双方代表团都严阵以待,气氛紧张而凝重。
大秦代表团由李斯亲自率领,他深知此次谈判责任重大,关乎大秦领土主权和边境安宁。谈判一开始,李斯开门见山地说:“单于既然主动提出重启谈判,想必是有和平解决争端的诚意。大秦也一直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但匈奴必须明确放弃对我大秦边境草原的无理要求。”
匈奴使者却回应道:“这片草原对匈奴意义非凡,单于不可能轻易放弃。但鉴于目前形势,我们可以考虑双方共同管理这片草原,以维持和平。”李斯坚决反对:“共同管理绝无可能。这片草原自古以来就是大秦领土,大秦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匈奴应立即停止一切侵权行为,撤回在草原周边集结的军队。”
谈判陷入僵局,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李斯深知,匈奴不会轻易妥协,必须在坚守底线的同时,寻找突破口。他冷静地分析局势后,说道:“若匈奴执意不肯让步,那我们只能继续维持目前的贸易限制,并且加强军事防御。如此下去,对双方都没有好处。不如单于以大局为重,放弃不合理诉求,大秦也可考虑在其他方面给予匈奴一定支持,比如恢复部分贸易往来。”
匈奴使者听后,陷入沉思。他们深知,继续僵持下去,匈奴经济将面临更大困境,军事上也将面对大秦与周边部落联盟的压力。但放弃对草原的主权要求,单于恐怕难以接受。经过一番激烈的内部讨论,匈奴使者表示需要回去向单于汇报,再做答复。此次谈判虽未达成最终协议,但双方都表明了立场,也为后续谈判留下了余地,一场艰难的博弈仍在继续。
匈奴使者回到营地后,将谈判情况如实向单于汇报。单于召集各部落首领商议对策,匈奴内部因此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一部分部落首领认为,与大秦对抗没有胜算,继续坚持对草原的主权要求,只会让匈奴陷入经济困境和军事威胁之中。他们主张接受大秦的条件,放弃对草原的争夺,以换取和平与贸易的恢复。这些部落首领表示,匈奴应以部落的生存和发展为重,不能因一时意气而让整个匈奴陷入危机。
然而,另一部分部落首领则坚决反对。他们认为,放弃草原是对匈奴尊严的践踏,是懦弱的表现。这些首领大多是单于的亲信,他们鼓动单于继续与大秦对抗,相信凭借匈奴的骑兵优势,即使不能完全占据草原,也能给大秦造成重大损失。
单于在两派之间犹豫不决。一方面,他深知与大秦对抗的风险;另一方面,又担心轻易放弃草原会削弱自己在部落中的威望。随着内部纷争的加剧,匈奴部落出现了分化的迹象。一些主张和平解决的部落,开始私下与大秦接触,表达了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意愿。而主张对抗的部落,则加紧训练军队,准备应对可能到来的战争。匈奴内部的混乱局面,为大秦解决边境领土争端提供了新的契机,大秦密切关注着匈奴内部的动态,准备适时采取行动。
大秦敏锐地察觉到匈奴内部的分化,决定抓住这一契机,实施分化瓦解策略。朝廷派遣使者秘密与匈奴内部主张和平解决争端的部落首领接触,向他们表明大秦的诚意和立场。
使者对这些部落首领说:“大秦一直希望与匈奴和平共处,此次争端本是单于一意孤行。只要你们能说服单于放弃对草原的无理要求,大秦不仅会恢复与匈奴的贸易往来,还会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给予支持。而且,大秦也会向天下表明,你们部落为和平做出的贡献,提升你们在匈奴内部的地位。”
这些部落首领被大秦的诚意所打动,他们开始在匈奴内部积极活动,劝说其他部落支持和平解决争端。同时,大秦加大了对这些主张和平部落的贸易支持,暗中提供一些他们急需的物资,进一步巩固与这些部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