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我在秦朝当二世皇帝 > 第157章 全国动员抗危机(第1页)

第157章 全国动员抗危机(第1页)

坐在咸阳宫那巍峨的大殿之上,我眉头紧锁,目光凝重地审视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奏报。这些奏报,宛如一场场噩梦的具象化,将大秦帝国所面临的重重危机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眼前。

北方边境,匈奴的铁骑如饿狼般频繁肆虐。他们的马蹄无情地践踏在大秦的土地上,所到之处,百姓的村落化为灰烬,财物被洗劫一空,无数无辜的生命惨遭屠戮。边境的守军虽拼死抵抗,但匈奴来势汹汹,且占据着骑兵的机动性优势,使得防线屡屡告急。

南方的百越地区,局势同样严峻。地方势力在暗中蠢蠢欲动,勾结外部势力,频繁与大秦驻军发生冲突。叛乱的烽火在百越大地渐次燃起,严重威胁着帝国南方的稳定与安宁。当地百姓在战火中流离失所,民生凋敝,而大秦在百越的统治根基也摇摇欲坠。西域诸国,曾经与大秦通过丝绸之路维系着繁荣的贸易往来和友好的外交关系,如今却因种种因素态度暧昧不明。贸易的天平开始倾斜,大秦的商品在西域市场的份额逐渐萎缩,而西域诸国对大秦的态度也变得愈发谨慎和疏离。这不仅影响了大秦的经济利益,更削弱了大秦在西域地区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国内的贵族内乱仍未平息。朝堂之上,各方势力为了权力和利益明争暗斗,使得朝廷的决策效率低下,无法形成统一而有力的应对策略。经济衰退的阴影笼罩着整个帝国,农业生产因战乱和灾害遭到严重破坏,粮食产量锐减;商业活动也因社会动荡和交通不畅而陷入停滞,市场萧条,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百姓对朝廷的信心逐渐丧失,不满情绪在民间悄然蔓延,犹如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随时可能引发更大的危机。

这些内忧外患相互交织,如同一张紧密的大网,将大秦帝国紧紧束缚,使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陛下,如今局势危急,臣以为当务之急是集中兵力,先平定百越之乱。百越地处南方边陲,资源丰富,若长久动荡,不仅影响帝国的赋税收入,还可能成为其他势力入侵的跳板。”左丞相李斯率先打破了朝堂上的沉默,他身姿挺拔,目光坚定,话语中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然而,右丞相冯去疾却对此持有不同意见,他微微皱眉,拱手说道:“陛下,臣不敢苟同。北方匈奴才是帝国的心腹大患,其骑兵强悍,屡屡犯边,对百姓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威胁。若不先解决匈奴问题,帝国北方永无宁日。当倾全国之力,与匈奴决一死战,以彰显我大秦之威。”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武将们大多支持冯去疾的观点,他们热血激昂,渴望在战场上一展身手,用武力扞卫大秦的尊严。而文臣们则更倾向于李斯的看法,认为应先稳定内部,以政治和经济手段安抚百越,避免两线作战,分散国力。

这时,御史大夫冯劫起身说道:“陛下,无论是百越还是匈奴,贸然发动大规模战争都非明智之举。如今国内经济衰退,百姓困苦,若再大兴兵戈,只会加重百姓负担,引发民怨。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先恢复国内经济,稳定民心,再徐图应对之策。”

大臣们各执一词,争论声此起彼伏,整个朝堂仿佛变成了一个激烈交锋的战场。我静静地坐在龙椅上,听着大臣们的争辩,心中思绪万千。每一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大秦如今面临的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局面,任何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帝国的命运,容不得丝毫马虎。

在听取了大臣们的激烈争辩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经过反复权衡利弊,我深知,此时的大秦犹如一艘在狂风巨浪中航行的巨轮,任何一个错误的转向都可能导致船毁人亡。

最终,我缓缓起身,目光坚定地扫视着朝堂上的群臣,大声说道:“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然如今局势危急,内外交困,我们不能顾此失彼。朕决定,实行全国动员,多管齐下应对危机。”

“北方防线,加强军事防御,增派精兵强将,修筑更多的防御工事,务必挡住匈奴的侵扰。同时,派遣使者与匈奴进行谈判,以拖延时间,为国内整顿争取机会。在谈判中,坚守底线,不可轻易妥协,但也需展现出和平的诚意。”

“对于百越地区,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一方面,调集军队,对叛乱势力进行坚决打击,以正国法;另一方面,派遣能言善辩之臣,深入百越部落,宣扬我大秦的仁德与诚意,许以优惠政策,分化瓦解叛乱势力,争取让百越民众主动归附。”

“国内方面,全力恢复经济。鼓励农桑,减免赋税,为农民提供种子、农具等物资支持,帮助他们恢复生产。同时,整顿商业秩序,打通交通要道,促进贸易流通。对于贵族内乱,加大整治力度,严厉打击那些为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安危的贵族势力,恢复朝廷的权威与公信力。”

大臣们听了我的决策,纷纷跪地领命。虽然前路充满艰辛,但此刻,大秦帝国已经下定决心,全体臣民将团结一心,共同抵御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在做出全国动员的决策后,北方防线的加固成为首要任务。我诏令蒙恬将军火速集结军队,增派十万精锐之师奔赴北方边境。蒙恬将军乃大秦名将,素有威名,他治军严谨,麾下将士皆训练有素。

抵达边境后,蒙恬将军立即展开防线加固工作。他亲自勘察地形,制定了周密的防御计划。在重要关隘,如雁门关、九原等地,组织士兵们夜以继日地修筑高大坚固的城墙。这些城墙由巨大的石块和夯实的泥土筑成,城墙上设置了密密麻麻的了望塔和箭楼,弓箭手们日夜值守,警惕地注视着匈奴的动向。

同时,在边境沿线挖掘了宽阔而深邃的壕沟,沟内布满尖刺,以阻碍匈奴骑兵的冲锋。壕沟后面,布置了大量的拒马,进一步迟滞敌人的进攻。为了提高军队的机动性,在防线后方设立了多个骑兵营地,饲养了大批优良战马,一旦匈奴突破防线,秦军骑兵能够迅速出击,进行反击。

此外,蒙恬将军还加强了情报收集工作。他派遣了大量的探子深入匈奴境内,密切关注匈奴的军事部署和行动动向。一旦发现匈奴有大规模调动的迹象,便能及时传回情报,使秦军能够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在蒙恬将军的精心部署下,北方防线逐渐变得坚如磐石,犹如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守护着大秦的北方领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