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楷之事,一时牵涉甚多,官家这么做,是为了安定人心,以示一秉大公。
令出必行,天下立知。
一夜之间,风云变幻。
这下无论赵楷是不是冤枉,他的名声也已经臭出千里了。
首先是文名。
在朝会结束后,不到两个时辰。
京城的有一些铺子已经换了门头,因为本来的牌匾上乃是赵楷的题字。
赵楷此人,同父亲一样,擅长书画并且十分为此得意,因此留下了不少书画题字。
还有一些寺院,影壁之上本来有赵楷的话,随后也被涂改了。
据说此前赵楷一幅字或者一尺画在收藏市场上可以出售到百两黄金。
如今这些东西都变成了废纸,遑论废纸,甚至成了烫手的山芋。
人人自危,担心因为手里的字墨惹上祸事。
这下赵楷的名声彻底是臭了。
之后是官名,赵楷现在被免除了所居官职,并且被披上了办事不力,至京城骚乱的批语。
办事不力说的是此前的火神案件,虽然案子是太子主办,但皇城司配合不力,没有维护好京城太平,也难逃责任。
朝廷上,人一旦丢官,仿佛丢了衣裳。没穿衣裳,人人瞧不起,人人唾骂,自己也没脸出去见人。
真金同样是一夜没睡,等着朝廷后续的处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