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在柏林的场刊评分直冲至3.2分!
场刊第一!
欧洲不少影评人想起十六年前《爆裂鼓手》里那个被老师指挥折磨得不成样子的男孩。
现在,他站上了指挥的位置,贡献了他演员生涯的又一巅峰!
【比起叙事,影片更偏向心理描绘,让你与一个专业上的控制狂共处一室,并进入他的脑海,感受他的人生如何逐渐失控,以一种诡异的平静见证一切坍塌。】
《德国娱乐报》编辑在文章中写道。
【影片令人叹为观止,无论是戏剧性、创新性、还是视野!
精心的设计、怪异的时尚以及李元青时而收敛时而爆发的表演。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他最伟大的作品,希望李元青不要再过16年才给我们带来另一部电影,《元青》毋庸置疑是一部天才之作!】
李元青往电影里塞了很多东西。
其中最引起争议的就是他自己在华国娱乐圈推动的“封杀”!
在国外,这叫做“取消文化”。
一种通过社交媒体发起集体抵制的行为,其核心特征是通过舆论施压促使特定对象承受职业或社会声誉损失。
近些年,这一现象正在愈演愈烈。
对于公众人物,尤其是艺术家,他个人生活上的污点和作品应不应该被分开看待?在何种程度上应该被分开看待?
他的身份例如性别、年龄、阶级、种族、性取向、政治观念……多大程度上应该被用于阐释、引申、背书或者污名他的事业与创作。
李元青看似用主角最后的落魄来替主角洗白,实际上在各处细节上,李元青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们引以为傲的艺术真算不得什么,将他们这些劣迹艺人封杀,对整个娱乐圈、文化圈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
相反,他们要自己适应新环境、展示自己的作用,才能在新浪潮的文化风尚里讨口饭吃。
影片描绘的不仅是“元青”所处的虚构世界,也正是作为观众的我们当下所栖居的世界。
而且,李元青使用了非常强烈的世界镜头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