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如此家风,也难怪薛太妃会和他们搅和在一起。”另一位嫔妃接口道,言辞间满是对薛太妃的不屑和对贾家的鄙夷。她轻摇着团扇,扇面上的花鸟似乎也在为贾家的行径而感到羞愧。
丽妃闻言,嘴角勾起一抹讽刺的笑意,她轻声细语地说道:“皇上只是给了贾氏一个贤嫔的封号,可没说册封大典的事啊?这贾家女儿,怕是高兴得太早了。”她的眼眸中闪烁着玩味的光芒,仿佛在看一场好戏即将上演。
“正是,皇上虽赐了贤嫔的封号,可册封大典之事,却只字未提。”有嫔妃接过话茬,眼中闪过一丝玩味,“这其中的意味,可值得咱们好好琢磨琢磨。”
“哼,皇上心里明白着呢,这贾氏不过是个上不得台面的东西,怎配得上正式的册封大典?”丽妃轻蔑地一笑,手中的扇子轻轻摇曳,仿佛在扇走什么不洁之物,“怕是皇上也觉得,册封她已是莫大的恩赐,至于大典,那是想都别想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丽妃姐姐说得在理,这贾氏不过是仗着一时之宠,得了个虚名罢了。”另一位嫔妃附和道,语气中满是对贾氏的轻视,“等皇上新鲜劲一过,她还不是得被打回原形?”
“就是,这后宫里,哪个不是凭真本事说话的?她贾氏若想在这后宫立足,还得看自己有没有那个能耐。”有人冷笑道,眼中闪烁着不屑的光芒。
一个贵人接口道:“贾氏据说已经进宫十几年了,这么多年来,皇上去寿康宫请安的时候,贾氏都能被皇上看上,这回册封为贤嫔,也算是熬出头了。”
“哼,熬出头?那也得看她能熬多久。”有人不屑地哼了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嫉妒,“皇上后宫佳丽三千,她贾氏不过是个宫女出身,能得宠一时,已经是天大的福分了。”
“就是,再说了,皇上册封她为贤嫔,也不过是一时兴起罢了。这后宫里,封号改来改去的,还不是皇上一句话的事?”另一位嫔妃也附和道,语气中满是对贾氏未来的不确定。
“贵人姐姐们说得是,这贾氏虽然得宠,但后宫里的风云变幻,谁又能说得准呢?”有人轻声说道,眼中闪烁着深思的光芒,“说不定哪天,她就失宠了,到时候,还不知道怎么收场呢。”
后宫之中,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斑驳的光影,却照不进那深藏的暗流涌动。李妃,九公主的生母,身份尊贵,言辞犀利,一如既往地在众嫔妃中引领着话题。
“贤嫔没有册封大典,没有经过永寿宫皇贵妃的训导,她可算不得正经嫔妃。”李妃轻笑一声,语气中满是嘲讽与不屑。她的话语如同一把锋利的刀,直刺贾氏的心窝。
众嫔妃闻言,纷纷附和,眼中闪烁着对贾氏的鄙夷与轻视。她们深知,在这后宫之中,规矩与地位的重要性,而贾氏,显然并不符合她们的标准。
柔贵人微微一笑,那笑容如春风拂面般和煦,但其中却蕴含着丝丝不易察觉的嘲讽之意。她轻声说道:“林如海的女儿,那可是被养在永寿宫皇贵妃身边的,不仅是八公主的伴读,更是身份尊崇无比啊!如此一来,她的教养自然也是出类拔萃的。”
柔贵人顿了顿,接着说道:“反观贾氏,一个靠爬床得来的贤嫔,在皇贵妃的眼中,恐怕不过是个供人取笑的对象罢了。”
她的话语虽然轻柔,却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敲在了众人的心上。一时间,宫殿内陷入了一片沉默,只有柔贵人那略带讽刺的轻笑,在空气中回荡。
众嫔妃们面面相觑,心中都暗自思忖着柔贵人这番话的深意。她们都明白,皇贵妃在后宫中的地位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她的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甚至能够左右皇帝的决策。而如今,贾氏显然并未得到皇贵妃的青睐,这对于她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这时,永寿宫的大宫女芙蓉款步而来,她面色端庄,手中执着一封信笺,轻声传达着皇贵妃的意思:“皇贵妃娘娘传信来,皇上准备大封六宫,皇贵妃已经为柔贵人、曹贵人、娜拉贵人、醇贵人请封为嫔,皇上已经点头应允了。”
此言一出,众嫔妃皆是一惊,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芙蓉继续说道:“此外,豫嫔和循嫔晋升为妃,李妃因温良恭俭,特册封为贵妃,与舒贵妃一同打理后宫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