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外面紧张忙碌之时, 射技场上年轻军官们继续激烈竞赛,全然不知刚才险些改变自己命运的对话已经结束。
弘略待一切安定再次凑近耳语般提出秘法典籍的存在,试图游说天子采纳传说级养生之道.
看着眼前这位一本正经推荐奇怪东西的叔叔级别人士,皇帝心里充满问号的同时,仍然礼貌收下。
翻阅过程中发现内容惊人, 虽然是古文献形式呈现但是主题非常大胆。
经过一轮思想斗争后决定私下详审并给予科学评价结论再公布。
讨论最后回归家庭责任层面:"比起痴迷炼丹修道,其实专注于后代繁衍对于国家更为实际。设立专门管理部门协助管理内部事务也是一个明智之举。””
听着听着眼角都快要翘起来,仿佛看见什么绝世秘笈一般兴奋不已:"比如谁谁谁这样的特征就很容易怀胎男丁..."
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依据?想到某个小妾温柔婉约的形象,对比之下果然差距甚大啊。
为了避免被扣帽子成昏君形象, 他又及时提醒自我约束的重要性:"若是沉迷美色荒废政务,恐怕会落得夏桀商纣一样的评价哦。”
对方显然陷入疑惑之中:"为什么陛下会担心这样的类比呢?"
接下来就是关于西周时期一位君主因为美人失国的故事...
幽王宠信褒姒导致政坛危机重重。根据史料记载,王室继承规则从'孟仲叔季'演变而来的原因主要是适应日益增长的家族体系需要明确长子优先权的确立标准-也就是正式宣布
他随后说道:“齐公有一位妹妹,名叫瑶嬴,嫁给了一位称为酆王的人。他的封地就在现今咸阳附近,《秦记》中记载,酆王是戎人的君主,但依臣下查证,沣镐一带乃周朝重地,怎可能容忍戎人称王?”
“所以臣以为,酆王就是伯服!”
“伯服?”承苏稍作沉思后问道,“难道是褒姒所生的儿子?”
“没错!”昊公子点头道,“据臣推算,褒姒实为周幽王正妻,在申后之先便嫁给幽王,伯服出生也在平王之前,并被立为酆王,即储君。”
“公叔是否认错了?”承苏摇摇头反驳道,“褒姒姓姒,属禹王后代,虽是褒国公主,但当时的褒国诸侯不过是位大夫而已,其女儿怎么可能成为幽王的正妻呢?何况周幽王时期并无一王立两太子的前例,我揣测酆王也许是在犬戎占据沣镐之后自封为王吧!”
“非也非也……”昊公子连忙摆手说,“秦人与戎人血仇深重,绝不会与其和亲。”
“瑶嬴所嫁酆王,实为伯服,唯有如此,才能符合先祖在石鼓文上刻下的记录。”
这让我想起后来历史中的某个王朝……承苏点点头,毕竟如今秦国的地盘历经数百年才从戎人手中一点点夺回,每一块土地都浸染着秦人的鲜血!
当然更多的是戎人的尸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