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卡尔松,"韦国强愤愤地说,"明显是针对我们!"
苏晚晴接过报纸,仔细阅读技术细节部分:"他们在加速极紫外技术的研发...这比我们的计划提前了至少两年。"
卓西度走到窗前,沉默了片刻,突然转身:"改变计划,我们也要提前。晚晴,我要你在一年内拿出深紫外样机,三年内突破极紫外技术。"
"这不可能!"苏晚晴脱口而出,"光是光学镜片的加工就需要..."
"追加投资,"卓西度打断她,"要多少钱都给,要什么人我都去挖。不惜一切代价,必须赶在他们前面!"
苏晚晴第一次见到卓西度如此强硬甚至有些专横的一面。她皱起眉头:"西度,科学研究有它的规律,不是光靠钱和决心就能..."
"在中国科技史上,"卓西度声音低沉,"有多少次我们因为'不可能'三个字而放弃,最终处处受制于人?这次不一样,我们必须赢!"
会议室里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韦国强识趣地退到一旁,而苏晚晴则站得笔直,眼中闪烁着倔强的光芒。
"如果你要的只是一个盲目执行命令的技术主管,"她一字一句地说,"那么你找错人了。科学需要实事求是,不是豪言壮语。"
卓西度愣住了。没有人敢这样当面反驳他,即使是韦国强这样的老友。但苏晚晴眼中的坚定让他意识到,他不能像对待其他员工那样对待她。
沉默在三人之间蔓延。最终,卓西度深吸一口气:"抱歉,我太激动了。晚晴,你说得对,我们应该尊重科学规律。但时间确实紧迫,你有什么建议?"
苏晚晴的表情缓和下来:"我认为应该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快深紫外光刻机的国产化进程,另一方面...我建议去请我的博士导师莱特教授出山,他是极紫外光学领域的权威。"
"斯坦福的莱特?"韦国强惊讶地说,"他可是出了名的难请,去年英特尔开价千万美元他都没动心。"
卓西度已经拿起外套:"我明天飞美国。晚晴,你和我一起去。"
三天后,斯坦福大学校园。
莱特教授的办公室堆满了书籍和论文,墙上挂满了各种学术奖项和专利证书。这位六十多岁的光学泰斗有着一头蓬乱的白发和锐利的蓝眼睛。
"晚晴,好久不见。"他拥抱了苏晚晴,然后打量着卓西度,"所以你就是那个让我的得意门生放弃贝尔实验室高薪的中国企业家?"
卓西度不卑不亢地伸出手:"卓西度,很荣幸见到您,教授。"
莱特示意他们坐下,单刀直入:"你们是为极紫外技术来的吧?摩托罗拉和尼康的人上周刚来过。"
苏晚晴点点头:"教授,我们需要您的指导。卓氏已经收购了ASML,有了基础技术储备,但在极紫外领域..."
"你们落后至少五年。"莱特直言不讳,"而且这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极紫外光学涉及量子物理、精密机械、计算机模拟等多个前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