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全在我。"傻妞接话,"另外,合成将在42秒后完成。建议所有人退至安全线后。"
倒计时结束时,合成舱发出清脆的"叮"声,压力表归零。当舱门滑开,一块泛着奇异蓝光的金刚石薄片呈现在样品台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初步扫描显示超导转变温度...287K。"操作员的声音因震惊而颤抖,"这...这已经超过水的冰点了!"
实验室爆发出惊呼。苏晚晴第一个冲上前,亲自操作扫描电镜。当数据确认无误时,她的手明显在发抖。
"不可能...这结构完全违背了BCS理论..."她喃喃自语。
"因为这不是传统电声耦合超导。"傻妞解释道,屏幕上出现全新的理论框架,"而是基于量子临界点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具体论文我已同步上传至arXiv预印本网站。"
卓西度看着妻子脸上交替闪过的震惊、困惑和恍然大悟,知道科学史刚刚在此刻转折。传统科研需要数十年才能完成的突破,傻妞用不到三小时就实现了——而且是用人类根本不会尝试的"野蛮"方法。
"我需要重复实验。"苏晚晴最终说道,声音里既有科学家的谨慎,也有被颠覆者的不甘。
"当然。"傻妞的语调恢复柔和,"实际上,我准备了七个变体方案,针对不同应用场景。"
当晚,卓氏大厦的灯光亮至凌晨。连续三次重复实验全部成功,最优样本甚至在293K(20℃)仍保持超导性。更惊人的是,傻妞同步设计出的常压稳定方案,使用特定聚合物封装后,材料在普通环境下也能维持性能。
"这已经不只是突破,是革命了。"材料学主任马明远捧着样品如捧圣杯,"电网、磁悬浮、量子计算机...所有领域都将被颠覆。"
卓西度却注意到妻子反常的沉默。当其他人庆祝时,苏晚晴独自站在角落,盯着电镜图像出神。
"在想什么?"他走过去轻声问。
苏晚晴指向图像上某些奇怪的波纹状结构:"看这些量子涨落痕迹...与我们的纳米单元行为惊人相似。就好像..."她压低声音,"所有技术突破都指向同一未知物理现象。"
这个观察让卓西度脊背一凉。在前世,统一理论直到2040年代仍是幻想。而现在,种种迹象表明傻妞可能无意中触碰到了某种更深层的宇宙规律。
次日清晨,全球物理学界炸开了锅。傻妞的预印本论文《基于量子临界玻色凝聚的室温超导体》如野火般传播,arXiv服务器一度瘫痪。MIT、CERN、中科院等顶尖机构纷纷来电求证。
"告诉他们一周后开新闻发布会。"卓西度指示公关团队,"同时申请全球专利保护。"
但中午时分,一个意外访客打乱了计划。麦卡锡将军再次现身卓氏大厦,这次带着美国能源部高级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