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流民听了,并无丝毫不满,皆自觉排起长队,有序地等待查验。
亲卫们不敢懈怠,一丝不苟地按照赵林先前吩咐的标准,仔细甄别着每一个前来应募的青壮。
赵林立于一旁,看着眼前这热闹而有序的场景,心中自有感慨万千,不足道也。
募兵查验之事一直持续到日落西山,待天色渐暗,赵林承诺明日再来,众人方才不舍散去。
这一日下来,竟募得青壮三千余人。
今日结束之时,尚有数千人排队,如此军营规模不足以容纳新募之兵,如何能行?
赵林不敢耽搁,召来官吏,令他组织工匠扩建营盘,多设帐篷,锅灶。又令赵雷去寻云叔,调遣麾下辅兵前来相助。
自己打上火把,连夜回城,直奔太守府。
门前侍卫知赵林有刘备亲赐佩剑,不予阻拦,赵林着急军营之事,也不等通报,径直入内。
却不想府衙堂中无刘备身影,便急忙召侍卫通传。
刘备于内院得报,知赵林连夜赶来,必有要事,便令其于内院书房议事。
赵林随侍卫指引,入得书房,面见刘备,具言募兵之事太过顺利,所募之兵远超预算,刘备闻言惊讶询问,赵林乃将所作所为,事无巨细相告。
刘备闻之,问道:“吾起兵之时,柏轩尚未出世,怎知之甚详?”
赵林答曰:“叔父时常提起主公事迹,言:世之明君,皆重士族而轻民,只有主公对待治下之民,无论富贵贫穷,一视同仁。此为真仁德之主,天赐大汉明君也。”
刘备叹曰:“子龙爱我甚厚,知我也。吾何其幸,有汝叔侄二人为臂助。”
赵林见刘备感性,眼眶泛红,忙道:“主公,当务之急,乃是新募之兵如何安置。林已求助叔父调派千余辅兵相助,又令营吏召集工匠,扩充营盘,然土木建设,非一日能成,且明日尚余数千布衣相投,如此只两日便有六千余人,便是扩建营盘,急切之间如何安置稳妥?”
刘备沉吟半晌,并无头绪,乃急召诸葛亮来见。
刘备麾下文武皆住在太守府左近,不消片刻,诸葛亮飘然而至,三人各自见礼,坐下详谈。
赵林又将募兵之事言说一遍,刘备乃问计孔明:“军师,可有妥善安置之法?”
诸葛亮目视赵林,双眼之中满是欣赏之色,言道:“诸侯皆以募兵之难,而强征民夫从军,未曾听闻有因募兵太多而苦恼者也,柏轩募兵,竟让百姓喜从不绝,真奇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