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曹操不能捉,亦不能杀,只能放纵。”
二人闻言,思忖片刻,已知晓其中奥秘。
赵林以大势为说辞,只是片面,其实内里还有一层顾忌未曾明说。
倘曹操死,北方乱,若皇帝趁势而起,吞并北方,彼时刘备麾下如何?若随刘备招安,必不甘心,若随刘备造反,恐怕刘备亦不愿也。
曹操活,未来更加清晰,不过是战场争锋罢;
曹操死,则天下乱矣,虽得灭汉贼之名,然势力未有分毫增长,得不偿失也。
三人达成共识,欲放曹操,赵林却又道:“曹操虽不能杀,却也不能轻易放过。”
徐庶目视赵林,有些疑惑数年不见,此子变化颇大,已猜不到其心思。
陆逊却知赵林之意,问曰:“柏轩意欲俘其众耶?”
赵林笑曰:“伯言知我。曹操虽可放走,其麾下左右却不能轻易放过。”
言罢,便附耳二人窃窃私语一番,定下城头旗帜不变,以惑曹操。
二人闻言,皆笑曰:“柏轩此计甚妙!”
既已定计,三人便回转城中,留下周、谢二人把守江营。
赵林回了太守府,写了亲笔信交给亲卫,令其快马加鞭,走小路回夏口报信。
又挑选弓马娴熟之卒,分了城中合计约七百匹战马,以为骑营,自领其众,操练一番,屯于瓮城,只待曹操来,便杀将出去,俘获文武。
分千余步卒与陆逊把守四门,千余步卒分与徐庶巡城,安民惩恶。
如此又过两日,仍不见曹操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