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见此人忠义,又颇有勇力,杀之可惜,遂言道:“士燮任人唯亲,叫其族人治理郡县,却打发王将军至宾阳贫困之地,岂为明主乎?
将军当知良禽择木而栖,何故为此等昏聩之人赴死?不若降了我主刘皇叔,一同匡扶汉室,方为正途也。”
王勇闻言,思忖片刻,忽单膝跪地,咳出二两血来,勉力抱拳道:“败军之将幸有将军指点。
若将军不以王勇无能,愿为将军效力。”
赵云闻言称善,亲自扶起王勇,安排医官为其诊治不提。
另一边,杨桓狼狈逃回营寨,却因失血过多,不待医官诊治,便已气绝身亡。
只留下遗言,叫其独子杨齐领军退回布山,谨守城池,向士家求援。
杨齐虽年少,却自幼熟读春秋,本就对其父杨桓割据城池颇有微言,此时其父虽死于赵云之手,却是没于战阵。
杨齐思忖刘备仁德之名广播,招贤纳士,颇有明主之相。
反观士燮,多有任人唯亲之举,如今父亲战死,郁林郡已失地大半,若投士燮,必无出头之日。
欲投刘皇叔,却又担忧世人笑他不为父报仇,却投杀父仇人。
遂于营中踌躇不前,招来左右问计。
时有昔日随其父杨桓在荆州为将时的亲卫在侧,劝曰:“刘皇叔却为仁德明主,然将军死于赵云之手,若少将军投之,必为世人所笑。
听闻苍梧太守吴巨与刘皇叔亲厚,少将军不若投吴巨,使吴巨代为向刘皇叔引荐。”
杨齐闻言称善,遂引军归布山,遣人携亲笔信,去投吴巨。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赵林与陆逊驻扎武安,城外敌营许久不见动静,赵林便亲领一队精骑去探。
这一日,忽见三人纵马奔敌营而去,恰巧被赵林截住。
赵林料定三人为信使,便叫五花大绑,使亲卫搜身,却无所获。
遂问曰:“尔等传讯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