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尽力就好。”
许泽点了点头,将这精算后的又送回去,张叶千恩万谢,敬佩许泽身边这精算之人,真是考虑周到,恨不得每一分钱都要花到刀刃上。
修路之事如火如荼,清河各族很多人都在等着看,他们也听说了许泽自己在通渠,命张叶来修路。
光是劳工都安置了八千多人,战事流离失所的百姓又得了收入,而且有许泽亲自施工,那些督事根本不敢草菅人命。
所有的督事都没机会露出獠牙的那一面,全都是良善温和,善待劳工,准时开餐放饭,准时散工休息。
这是求不来的美差。
一开始观望的人还在笑张叶傻,无利亦要讨好,后面说不定要将自己的家资都填进去。
到第二个月,临近冬日的时候,有人率先回过味来了。
张叶是不挣钱,可是手底下那些劳工很挣钱,这以工代赈的目的就立刻达到了。
百姓不光是拥戴许泽,还因此推举张叶,那些征夫的家中大多有妇孺。
妇孺是以缫丝、草鞋、织席等巧工之事为活,到今时也到了成布的时候。
这些人家和张叶离得近,也清楚人家行事惠民,诚信为本,于是都想将货物交给他。
张叶失了家族的庇佑,遭到同行讥讽,但是却得了百姓信赖。
或者说,观望的人知道张叶想要什么,只是没想到潜藏的回报竟然会这么多。
很多妇孺都觉得张叶不管开什么价,总不会坑人,至少人家在修路这件事上是自己贴着钱做,为的是通达道路。
这就导致,其余几家豪族,在这一带已经收不到什么商货了,连米粮都没有。
一段时日过后,接连绵延的雨势停了多日,许泽通渠之事也差不多完成,支流从两山之间汇入清河的一条支流,流向夏津。
出了夏津之后通高塘,再从高塘去平原郡,然后商货就能够通达到豫、兖、青、徐。
张叶往西、北走,就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