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导撇了撇嘴,国内院线现在能打出来这个战绩,完全是因为市场炒的够热。
而且一部接一部的好片接力上映,一直在源源不断的吸引新的观众走进电影院,才会有这种效果。
很多人以为中国电影这时候票房不行,是什么电影院不够多呀,观众消费能力还没跟上什么的。
其实你要这么说,也有这种原因。毕竟现在的电影院数量,和未来的电影院数量,那肯定没得比。
但是这只是其一,其二就是,这时候哪家电影院,一年365天,有30天满座么?估计全国达到30天的电影院,屈指可数。
观众第一个是还没有适应02年开始的商业片时代,很多人根本没有什么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习惯。
毕竟这些年,这些大片,有几部真的好看的,除了那部开启中国商业电影时代的《英雄》。
在原轨迹一直到今年,才有了第二部口碑还算不错的《画皮》,结果刚上映完,立马就来了一部萌萌站起来……
就这质量,你让观众去看啥?看一个馒头?看萌萌站起来?还是看那些过审都难的文艺片?
哦,文艺片有些票房还是可以的。比如《苹果》就还行,不少观众喜欢的。
娄烨那些电影,其实如果能上映,票房应该也不会差吧……
所以唐大导演为什么08年,要把攒了几年的电影,一口气接力一样的全砸出去。
血洗市场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产生集群效应。就像你去买衣服,那一条商业街都是卖衣服的,你想买衣服了,自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那条商业街啦。
电影不是商业街,但是你一部电影,铺天盖地的宣传过后。大家去电影院一看,那都一拍大腿,这电影拍的……真他妈的好。
然后这部还在上映,下一部开始宣传了。大家对下一部,又开始感兴趣了。
然后下部大家有空去电影院一看,又是大腿一拍。这电影拍的,也真他妈的好。
这样连续一年轰炸下来,会让观众对中国电影的信心,持续不断的增长,会越来越有观影欲望。
特别是,去年中国电影还正好一举斩获了欧洲三大,三座金奖。那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中国电影崛起的论调,大众可都是同意的。
当然了,万事有利就有弊。观众对于中国电影有信心,对新电影上映有信心。那你这时候出来一部烂片,那大家可忍不了。
要不然这回的萌萌站起来,被骂的比原来惨那么多呢。原来的观众,被这么多年的所谓商业大片,毒的都有抗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