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热的迷信。
“很难有成效,很可能一地鸡毛。”林寒说。
“何以见得?”白文山问。
“虽然不知道李某人这些年在大马经历了什么?
但他的行为不像是踏踏实实干事业的产业资本家,更像是搅风搅雨,利用银行资本快进快出的金融贩子。
华夏企业的困境不是注入资金就能解决的,况且他用的钱大部分还是我们国家银行的。
既然银行注入资金就能为企业解决问题,还需要过他一道手吗?
地方政府和中央都头疼的事,换成他就能解决?这种事您信吗?”
“李某也是要牟利的,他不可能花重金买到手里一堆垃圾吧。
他肯定有变废为宝的能力。啥投的买卖有人干,赔钱的买卖没人干。”
“白教授,我刚才说了,李某人更像是金融贩子。
我们踏踏实实搞经济挣钱,但是有些人可不会赚这种辛苦钱。
我在米国多年,听过一种说法,李某人和香江的李超人,欧洲的罗斯才尔德,还有日崩的野村多有来往。
他们干的都是投资银行的业务。
他们看上的不是这些企业现在能产生的价值,而是规模和想象力。
收购亏损企业组建大型集团,然后注入资本,虽然市场和经营难以改善,但是他们会继续收购亏损企业。
把这一波亏损企业做的更加亏损,为他们之前组建大大型集团输血。
那个集团的财宝会很好看。
然后运作上市,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一两年后国际金融接盘,他们能拿到五倍以上的盈利。”
“欧美部一直这么做吗?而且金融资本帮助产业发展,这也是必由之路啊”白文山疑惑道,其实他很向往华尔街那一套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