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刻板印象很恐怖。
......
对于沈林风来说,要深入学习电池专业知识,其实还挺难的。
尤其是牵涉到技术参数、化学成分等,他看得都感觉脑袋在发胀。还有工厂那种系统化、规范化、模块化的管理方式,实话讲,沈林风也需要慢慢适应。
幸好肖盛安和文卫很专业,肖盛安有团队管理能力,也有电池行业经验,由他领导的团队发展很快,改革更快。公司才收到不到两个月,便焕然一新。
于是,沈林风学习的空间就更大了。
该说不说,他来到深圳那么久,反而觉得进入兴鸿电子的这段时间,工作的压力反而是最小的。只是虽然有点难,但它毕竟是死的,只要沈林风足够努力,总有撬开壁垒进入圈内的时候。
开始入职的沈林风还有些不专业,也不敢太多。
跟随团队学习和观察三个月后,他觉得自己差不多也算入门了。
入门以后,做事便从容许多,对各部门的了解也更深入。即使是研发部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技术文件,他大概也能读得明明白白。
肖盛安对沈林风说:“沈总,咱们公司的技术还算不错的,不过业务这一块稍微有点欠缺,订单总是不能饱和。您得跟米总、杨总多沟通沟通,从上层帮助我们推动一下呀。”
这句话倒不是将沈林风的军,肖盛安融入团队以后,渐渐知道一些关于米娜、杨丽娜的情况,也知道沈林风是鼎牛投资的第三股东。他作为打工出身,依靠技术闯出来的管理者,非常清醒的认识到几位老板的影响力。
尤其是米娜和杨丽娜,她们的在深圳社交圈里,也是有一定知名度的。
其中又以米娜最为典型。
她充分利用鼎牛的影响力,在社交圈攒下不少人脉。
沈林风也见识过米娜的野心和成长速度,在成立鼎牛之前,她只是一个香港老头子的年轻老婆,每天只知道享受生活,经常往来深圳和香港之间寻找生活的意义。成立鼎牛之后,米娜的人生好像开了挂似的,事业蒸蒸日上,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她接触到的圈子,已经是深圳的顶流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