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红旗并没有回应,而是朝着司机点了点头,这车就慢慢开了出去。汽车缓缓启动,车轮碾过清晨的街道,发出轻微的声响。
车内,郑红旗书记往椅背上靠了靠,轻轻闭上了眼睛,似乎在养神。过了一会儿,他开口问道:“晓阳,钟书记那边都联系好了吧?”
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今天的事情非常紧急,需要赶在组织介入之前提前向组织汇报,所以红旗书记才会特别关注工作对接的事情。
晓阳探着头,语气平和地说道:“书记,我已经和向建民联系了。向建民说钟书记 9 点半要去陪同省里领导调研煤炭产业管理工作,地点在临平县。所以咱们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只要 9 点钟赶到市委大院就没有问题,向建民把时间给我们空出来了。”
郑红旗书记点了点头,便不再说话。车内的气氛一时有些凝重。晓阳看着窗外飞逝的景物,又看了看手表,忍不住主动提醒开车的师傅:“师傅,把车开快一点,我们争取早到一会儿。”
师傅没有表态,但能明显感觉到汽车在稳稳加速,发动机的轰鸣声也稍微提高了一些。
郑红旗书记似乎想缓解一下车内的紧张气氛,伸手在操作台按了两下,收音机里就传出了播音员字正腔圆的声音:“9 月 23 日至 27 日,中央工作会议将在京召开,重点研究国有企业活力问题。初步明确 1992 年的工作重点是提高企业活力、增强企业营收。搞好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的一件大事……”
听到广播里的内容,大家都没有说话,似乎都在思考着什么。半个小时后,汽车驶离了平安县,窗外的景象逐渐变成了广阔的田野。郑红旗书记看着两边一人高的玉米秸秆,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红旗书记内心里依然淡然。是啊,自己离开平安县已然成定局,所谓的 3000 多块钱的受贿,也不过是让这过程中布满了一丝波澜而已,并不会影响大局。
红旗书记胡思乱想着,忽然意识到中秋节快到了,便主动问道:“晓阳,中秋节都准备好了吧?”
晓阳低声说道:“书记,都准备好了。”
坐在后面的柳如红插话道:“你说今年中秋和秋分竟然赶在一起,也是稀罕哈。下一次再有这样的情况,那就要到 99 年了,99 年就要跨世纪了,咱们也是过了两个世纪的人。”
晓阳便和如红讨论起跨世纪来,此时的红旗书记,思绪却飘到了中秋节拜访领导的事情上。虽然他内心并不愿意这样做,但社会上已然形成了这样的风气,春节和中秋节的迎来送往,这 “两节” 是必然要过的。礼物可以不贵重,但是人必须到,这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规矩。
红旗书记扳着手指,慢慢说道:“晓阳,今年多准备两份,咱们要到黄滩乡看看那个小振华,还有安平乡的孙老革命,我也亲自去看一看。”
晓阳主动提醒道:“书记,李老革命那边,我们今年要不要去?”
郑红旗想了想,如今李学武依然是组织部长,拜访李老革命本也是每年的必修课,只是这位老革命如今在省城住院,要去看望他就必须跑到省城去。每逢过节,想到这些事情,领导就感觉到颇为烦躁,生怕哪里没有照顾周到,落下不好的印象。红旗书记想了想,说道:“看来还是有必要跑一趟省城的。”
柳如红在旁边感叹道:“您看看,晓阳啊,该走的亲戚咱们不说,该看望的领导咱们也不能把谁忘了。县委书记才多少工资,不到 200,如果真的都靠工资来干这些事,我看没有人愿意当领导啊。”
三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很快就到了市委大院。师傅时间看得很准,正好是 8:40。郑红旗书记下了汽车,整理了一下衣服,神情严肃地朝着市委大楼走去。晓阳则直接去找张庆合市长,俩人一同上了电梯,这时候,司机才调头将柳如红送回了棉纺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郑红旗书记则直接来到了向建民的办公室,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等待着。
钟毅书记就住在市委家属院,所以每天 8 点多的时候就已经到了办公室。他通常会先处理一些紧急的文件,然后趁着早上比较清醒的头脑,思考一下工作上的事情,偶尔也会听一听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