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 第999章 虞家林一锤定音,杨伯君苦口婆心(第3页)

第999章 虞家林一锤定音,杨伯君苦口婆心(第3页)

我提高音量,质问道:“今年2月份来的,那清明节的时候,难道没有组织祭扫活动吗?这哪里还像个烈士陵园的样子?就算条件再艰苦,也不能任由它荒芜成这样!”顺手就指向了墙洞,就道:“你们自己看看,成什么样子了。”

李正君满脸愧疚,说道:“县长,正是之前一直有人在烈士陵园种地,我们才申请资金盖了围墙。烈士陵园的管理工作确实严重滞后,我绝不推卸责任,诚心承认错误。”

旁边的一人年岁稍大,解释道:“去年,县里给烈士陵园拨了不到块钱的经费,这点钱,除去人员工资和日常维护,连正常办公都难以维持,实在是捉襟见肘啊。”

此时,当着虞家林的面,我也不好对李正君过于严厉地批评,好在他认错态度诚恳端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局长赶忙将这说话的人推到前面,说道:“县长,这是我们陵园所的马所长。”

烈士陵园管理所的所长,是一位年近退休的老同志。李正君毫不避讳地向我介绍情况,同时也对马所长提出了批评。说道:“老马啊,我不是上次就让你把墙堵了嘛,怎么又被挖开了。”

马所长一边连连检讨,一边手忙脚乱地打开存放骨灰的管理房。房门推开,屋内摆满了铁格子柜,一格挨着一格,上面放置着一个个简易的骨灰盒,有红色的、黄色的土罐、陶罐,各式各样。每个格子上,还贴着编号,看上去简陋而又冷清。

韩主任拿来几把清香、些许纸钱。按照东洪县的传统规矩,我们在空地上,恭恭敬敬地给各位英烈献上清香、倒上白酒、焚烧纸钱。做完这一系列仪式后,虞家林感慨万千地说道:“朝阳啊,你也别太苛责下面的同志了。我每到一处出差,都习惯去当地的烈士陵园转转,看看有没有咱们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东洪县的烈士陵园确实破败不堪,但还不是我见过最糟糕的。”

说完之后,虞家林站起身来,又是踮起脚看了看四周的坟茔,就略显忧愁的说道:“你们说放不下放不下,我原本以为是陵园规模太小,烈士遗骸无处安放,现在看来是我想错了——实际上是烈士数量太多,而陵园规模实在太小啊!我真没想到,咱们东洪县竟有如此多的烈士。”

烈士陵园的马所长在一旁补充介绍道:“县长啊,咱们县在册的烈士就有三千多人,其中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居多,大概有两千多人。还有一部分烈士没有入园,回老家安葬了,另外还有一些无名烈士。咱们县虽说算不上革命老区,但在整个东原地区,却是烈士数量最多的县。”

我看向眼前这位身形佝偻、两鬓斑白的马所长,他脸上的皱纹里仿佛刻满了岁月的沧桑和陵园这些年的故事。

我开口说道:“马所长啊,您对这段历史很了解,是陵园的老人了。传承烈士精神,首先要维护好、管理好烈士陵园。你们陵园归民政局管,回头给县里打个报告。修缮陵园大概需要多少钱?” 说着,我随手指向烈士陵园围墙上那个触目惊心的破洞,那洞口周围的砖块参差不齐,墙皮脱落得厉害,眼神里满是不满地对李局长说:“这明显是管理不到位。群众都跑到陵园里种菜了,这怎么行?记住没有,今天必须把洞堵上。”

马所长无奈地叹了口气,脸上露出苦涩的神情,说道:“县长。不是我们不想管,是实在管不了。陵园编制有九个人,现在在岗的只有我和另一位副所长老周,老周还常年有病住院,其他七个人都被县局和其他部门借走了。所以,这陵园实际上就我一个人在管,我和老周我们俩年纪大。制止不了种菜种粮食的,为这事,我们也报过警,公安局和派出所的觉得没丢东西,也不管。” 他说话时,声音有些颤抖,眼中满是无奈与委屈。

李局长立刻挺直了腰板,一脸严肃地表态:“县长,我们马上清理编制,让陵园的同志尽快回来上班。”

我微微颔首,回应道:“李局长,今天先不谈这个。你们找时间好好梳理一下,梳理完我们开专题会研究陵园的管理工作。”

我心里十分清楚,群众的意识还没那么高,尤其是城关镇的不少人,虽然不再靠种地为生,但对土地仍有基本需求。在他们看来,只要是土地就能种庄稼、种菜。陵园这么大片地,长期缺乏管理,自然有人盯上,就在围墙上打洞,在空地和缝隙里种菜种粮,抱着 “不种白不种” 的心态。看着陵园里那一片片杂乱的菜地,和庄严的烈士坟茔形成鲜明对比,我的内心满是沉重。

上午 9 点半,我们回到县城。此时,县委办公室里,刘超英副县长正带领着招商团队,与环美公司进行着紧张的谈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