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别忘了前面还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这是一座大山,最起码能在远处就能阻挠住渔夫视线的高山。
高山有口,就假如他进去了,走了十几步就豁然开朗了,那这座山一定是外小里大,可是十几步就能看到外面的屋舍俨然,到底是什么山才能这么薄,以至于走了十几步就能看到外面的东西?要知道,山洞里面漆黑一片,按照正常逻辑,正常竖横比的高山,怎么可能山就这么宽一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渔夫进入了山洞里,一开始很窄后面却变得很宽敞,在魏晋时期,人们为了防止有人盗墓,墓道大多数都是设计成前窄后宽,而且古人为了吉利,不会把村舍修建成这种样子,所以渔夫通过的极有可能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墓道,或者也有可能是进入了一座古墓。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里的屋子整齐有序,大家需要知道的是,在古代规划的整整齐齐的只有大都市才会有,可是桃花源只是一个小村落,古代村落基本都是错综杂居的。但是古人对坟墓又非常重视,坟墓的修建往往要比活人居住的更加严谨,所以渔夫前往的桃花源,难道不像是坟墓中的另外一个世界么?
另外还有,竹桑茂盛的季节是四月末到七月中旬,而桃花却是三月到四月初,三种不同季节的植物同时出现在这里,这本身就是一个时间的谬论。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阡”这个字是“田间小路”的意思,但还有另外一种含义“通往坟墓的道路”。
“陌”的另外一层含义是指用于旧时祭奠所烧的纸钱,约相当于“叠“。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的人们说,他们的祖先为了逃避秦朝时期的战乱,逃到这里,一直没有出去过,不知道朝代的更替。
从秦朝到东晋,已经经过了500多年了,而桃花源里的人的穿着打扮却和外面的人一样,那么他们穿的衣服是哪里来的,是外面的人给他们烧的么?
我们再深入想一下,他们是为了避免战乱才躲起来不愿与外人接触的,第一眼看到外人,他们大惊这很符合逻辑,可是问了几个问题后就和渔夫十分熟稔,什么都愿意与他说,这是否有点不合逻辑了?
可能有人会说桃源人很淳朴,确实可以这么解释。可生活在乱世之中的他们,最起码的警惕心肯定会有的,渔夫说什么,他们不可能全信,在他们脑海中,依旧停留在秦末战乱时代,试想,处于战乱时代人们是什么心里?警惕!
另外,他们500多年不曾与外人交流,为了繁衍,就不得不近亲结婚,近亲结婚的后果大家都知道。所以桃花源的村民们,会不会就根本不是正常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