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总,您看看这些!”小李兴奋地指着报纸说道。
《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华夏重工强势反击,中国制造不再忍气吞声》
《经济日报》的专题报道:《技术创新是最好的武器——华夏重工专利战启示录》
就连一些国际媒体也开始转变态度。
《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篇分析文章,标题是《中国企业的成熟表现》。
沈良翻看着这些报道,心中五味杂陈。
多少年了,中国企业终于不再是国际新闻中的配角。
正当沈良沉浸在这些报道中时,电话铃声打断了他的思路。
“沈总,我是美国那边的律师约翰逊。”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略带焦急的声音,“我们的诉讼准备得怎么样了?对方似乎比我们想象的要难缠。”
沈良淡然一笑:“约翰逊先生,我们的证据充分吗?”
“当然!我从业二十年,还没见过这么齐全的反击材料。但是沈总,您要知道,在美国的法庭上,有时候证据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我明白你的意思。”沈良打断了他的话,“但是这次不一样。我们不是在求情,而是在讨还公道。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要有任何顾虑。”
挂断电话后,沈良的心情却变得沉重起来。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这时,秘书小王敲门进来:“沈总,外面有位叫田中的日本人要见您。他说代表三菱重工。”
沈良的眉头皱了皱:“让他进来吧。”
田中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西装革履,礼貌地鞠了一躬。
“沈总,久仰大名。我是三菱重工的亚太区总裁田中一郎。”
沈良没有起身,只是淡淡地说:“田中先生,有什么事就直说吧。”
田中尴尬地笑了笑:“沈总,昨天的发布会我们都看到了。您的表现确实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