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话,既然赞颂了皇帝,又让劝解了陆奉。禀笔太监心中为江婉柔大声喝彩,忙躬身附和,“王妃娘娘大义,王爷三思啊。”
江婉柔不是“大义”,她也不懂什么朝局打仗,但她很聪明,从方才太监的三言两语中,她明白两点。其一,皇帝殚精竭虑,为陆奉扫平障碍,还未他罢了早朝践行。她知道陆奉的脾气,万一两人对峙起来,皇帝自觉“一片慈心”被辜负,帝王一怒,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她不能赌。
其二,陆奉此番出征,除了抵御外敌,后方并不是固若金汤,想害他的是手握权柄的王爷,能庇佑他的,只有龙椅上高高在上的皇帝。
不管对这道旨意多困惑,她只能应下,还得高高兴兴应下。在生死攸关的要事面前,一切情绪都是徒劳。
她对禀笔太监道:“公公,这个消息实在突然,可否让妾身准备一下,稍缓两刻钟。”
面容白净的太监笑呵呵道:“当然,现下天儿还早,您忙着,奴才在外候着,您随时吩咐。”
离临行的还差一个时辰有余,而且今日只是离京,又不是真的打仗,晚个一时半会儿,皇帝还能责怪即将上阵杀敌的儿子吗?江婉柔更不是不知深浅的人,不会耽误太久。
禀笔太监贴心地退下,徒留江婉柔和陆奉夫妻二人,面面相觑。
……
江婉柔忽而叹了口气,看向陆奉:“孩子们怎么办?”
骤然得知这个消息,除了困惑,茫然,无措,江婉柔倒不怎么害怕,在陆奉身边,她总是安心的。至于陆奉担心的随军艰苦,她也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千金小姐,再苦,能比再秦氏手底下苦?
她唯独放不下三个孩子,淮翊才六岁,两个小的还没有断奶,她从来不曾离开他们身边。
陆奉沉默许久,问她:“决定了?”
倘若她方才没有拦他,他此时应该在去皇宫的路上。
江婉柔露出一个苦笑,她的声音很轻,却异常坚定。“嗯。”
这不是皇帝随意派小太监传的口谕,是明黄色的圣旨,皇帝身边的禀笔太监宣旨,寻常官宦人家,接到这种圣旨是要供奉在祠堂里的,如果因为她,搅弄陆奉和皇帝父子之间起嫌隙,她岂不成了“红颜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