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秋风送凉。
翰林院内繁华灯火,映得池中锦鲤似乎也有了三分醉意。
林清梧轻拢长袖,微微勾起唇角,“文道巡按司”设立,这邀宴本就别有意味,如今更添几分起哄之趣。
她亲自拟定的三道诗题早已传至三派重臣手中,题目是巧妙的玄机,使得在座诸君未免暗自思量。
这“三题试心”的奥妙,纹丝不漏,只待棋局徐徐展开。
“承诏”、“辅政”、“废立”,每一个字都重如千斤,触及他们心底最深处的羞涩与贪婪。
当礼部尚书王崇文在人群中,握笔轻摇,唯独在“废立”题中避而不谈,林清梧将他这一笔悄然记下,眉眼间流露出点点锋芒。
在这微微的紧迫感间,沈砚之则潜藏于暗,策划他那一手更为隐秘的棋局。
借调兵遣将之机,他将京城外围守卫换防名单做了些许巧妙调整。
部分忠于皇权的禁军已悄然替换为北境旧部,更妙的是,他故意留了一道“假调度令”,若有心之人试图截获,那幕后暗流自会涌现而出。
夜宴渐入佳境,红袖添香,几派文人饮酒欢谈,气氛逐渐热烈。
林清梧忽地提议,若有才者,以“凤鸣九霄”为题即兴赋诗,此夜来凭兴而写,却不料竟引得一众才子捉对厮杀,笔锋一时如龙舟竞渡,盛况空前。
她命人献上初代文枢侯印模作为“彩头”,一众翰林院士无不争相赞叹。
户部侍郎李慎言酒酣耳热之际,轻描淡写间提及此印曾随太祖征战南北,竟偶然引起林清梧的注意。
这位户部侍郎,竟知印之来历,细思缘由,未免使人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