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尚书连忙禀报:
"回殿下,按市面流通需求,百文券占两成,五十文券三成,二十文券两成,十文及以下占三成,半文券首批印制一百万张,后续视需求追加。"
朱标若有所思地拿起一张十文券:"这些小额纸币,市井小贩能接受吗?"
"父王放心,"朱雄英胸有成竹,"百姓买菜买米,总会有些零碎的,这半文的面值,总归会用的上。"
他取出一份奏报,"这是市井调查,八成摊主都表示代金券和纸币比铜钱方便清点的多。"
老皇帝突然问道:"若是纸币破损了怎么办?"
"皇爷爷问到了关键。"朱雄英笑着取出另一份章程,"各地官银号设'残币兑换处'。破损过半者全额兑换,不足半者折半兑换,每张纸币都有编号,回收后立即登记销毁。"
燕王朱棣拿起一张纸币对着光细看:
"这防伪工艺,民间怕是难以仿造。"
"四叔明鉴。"朱雄英指向纸币边缘,"每张纸币都有独一无二的流水号,采用特殊油墨印制。更重要的是..."
他压低声音,"造纸的配方只有工部三位大匠知晓,每人只掌握部分工序。"
朱雄英继续详细解释:
"为鼓励百姓兑换,孙臣拟定'早兑奖励'政策。"
他取出一本小册子翻开,"自新币发行之日起,前三个月内兑换者,一两白银可兑一千一百文;四至六个月内兑换者,一两兑一千零五十文;半年后则按标准一千文兑换。"
他顿了顿,环视众臣:
"同时,为防奸商囤积,每人每日兑换不得超过五十两白银,各地官银号将设立专门兑换窗口,由锦衣卫全程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