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声音越来越洪亮,最后竟在殿中激起回响。
文武百官无不震撼,就连朱元璋也微微睁大了眼睛,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自己的儿子。
刘三吾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
老翰林突然发现,眼前这个自己从小教导的太子,早已不是那个只会点头称是的文弱书生了。
朱雄英也看着台上初露锋芒的老爹,也有些恍惚。
这还是那个为了要骗我上位说自己咳血的老爹了吗?
他mua的,差点着了他的道了。
当时老朱大朱拉着几个文武大臣一起骗自己上位。
现在想想,这怕不是老朱大朱在试探自己啊。
幸好当时没有当应,要不然还真不知道会怎么样了。
其实仔细想想,就能看出来,朱标的不简单,他不可能只是表面上看到的那副随和温文尔雅。
回看历史发生的洪武四大案,除了蓝玉案,其他几大案,都有朱标的身影。
空印案时,不动声色地替换了六部十二名主事;
郭桓案后,户部上下全是他提拔的能吏;
胡惟庸案更不必说,那之后朝中要职尽数换成了东宫旧臣。
总是一副温润如玉的模样,可这朝堂之上,哪还有半个不是"太子党"的重臣?就连方才争论年号时,那些看似针锋相对的大臣,细究起来竟都是他这些年来一手提拔的——李原名是他伴读,陈德文是他举荐,练子宁是他亲自从翰林院简拔。
那永远温和的笑容背后,是二十年如一日的运筹帷幄。
他从不与老朱争锋,却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让事情朝着他想要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