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护送队员们经过夜晚的急行军,累得在窑洞里靠着墙睡觉。一切都处在寂静当中,只听到个别队员的呼噜声。
此时王队长,没有睡意,脑海里依然是和敌人交战情景。那激烈的枪声,仿佛还在耳边响起。战友们倒下的身影,依然在眼前浮现。他心里还暗暗的责怪自己,没有带好队伍。翻来覆去的思量着,这次遭伏击,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他的估计是否正确?他掏出本子,记录着发生的情况,以便后边给上级领导汇报。
牛政委和志远在外边的另一个窑洞,几名队员,趁着夜色,下到沟底,挑了几担河水,给队伍的战士喝水,因天还未亮,就烧起了开水,带有干粮,不能没有水喝。喝生水,身体不好易拉肚子,所以尽量让大家都喝上开水。为了隐蔽行踪,大白天只能随地躺下休息。时间就这样慢慢的过去了。
真是: 奔赴抗日把敌杀,受累吃苦眼不眨。
热血儿男挺胸膛,甘洒热血为保家。
而槐庆府里高县长,抽着烟,没有睡觉,在电话旁等待保安团的汇报。电话铃终于响了,高县长抓住电话,就听到邱佩的粗大的声音:“报告姐夫,大获全胜,歼敌十二人,俘虏十一人,一队人员继续追击,清查漏网分子,二零三团的人也撤回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好,好,好,祝贺你们。我立刻向上级报告,给你们庆功嘉奖。”高县长兴奋的大声对着电话说。对他来说,这真是大功一件,嘉奖保安团,实际上,这不是自己指挥有方的功劳吗?不向上级邀功,怎么能在上级面前,彰显自己本领?体现自己在地方有所作为?
邱佩更是兴奋,打了游击队一个伏击战,取得了胜利,他高兴地就想蹦起来,吩咐下去,摆宴席,犒劳士兵。把俘虏的人员关在保安队的黑屋子里。他们历来都是芝麻大的事,就要吹捧上天,吃了瘪,就像乌龟,头缩着不敢出,屁也不敢放。
夜幕降临,游击队的队员吃了干粮,充饥后,再次开始行动。志远带队,牛政委将护送的人员,分成两队,前边的探路,后边的压阵,让被护送的队员走在中间,避免掉队。到了张家堡,为了避免驻守地堡的保安队发现,他们顺着沟豁边地坎绕过地堡,顺着另一条崎岖小路,下坡走到沟底,顺利的到达泾河岸边。
志远联系到铜锁,铜锁看到一队人员,心情激动,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铜锁给志远和牛政委说道:“船小,每次只能坐二十人,其他人在岸边隐蔽等待,分批过河。”
牛政委给各小队长安排道:“各小队注意,按二十人一组分开,第一组先上船,其他组在岸边隐蔽等待。”就这样,在黑夜里,轰鸣的流水声中,开始渡河。
志远跟着第一组登上船。铜锁给大家吩咐道:“大家都蹴下来,没有渡过河的人,怕晕水,尽量不要往水里看。”大家听了铜锁的话,服从的蹲了下去。尽管天黑,水面有反光,流水清晰可见,铜锁奋力的划船,控制着船向前行走,船在河水中被冲的飘来荡去,艰难前行。就这样,一组又一组的人员,被运到河的对面。
河对面接应的人员,天黑后就在河边焦急的等待着,志远过河向接应的人发了暗号,藏在暗处接应的人才现身。志远向接应的人员告知一切情况,接应的领队点头明白。等到全部人员过河后,接应的人,领着队伍翻山走了。
志远随同铜锁的船回来,和牛政委一帮护送的游击队员,顺着沟路隐蔽返回。送走了大队人员,他们完成了任务,顿时觉得浑身轻松,走起路脚下都利索多了。尽管天黑路陡,他们身轻如燕,很快消失在夜色的沟豁里。
真是: 走上光明救国路,奋勇直前有奔头。
艰难险阻挡不住,勇闯夜渡急水流。
喜欢浊流滚滚请大家收藏:()浊流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