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
只有一沓又一沓,用棉线仔细捆好的,已经泛黄变脆的图纸。还有几本厚厚的,封皮都磨破了的笔记本。
“这是你爸留下的。”
赵淑芬的声音,在安静的阁楼里,带着一丝遥远的回响。
赵小丽的父亲,那个在所有人印象里,沉默寡言、郁郁而终的裁缝师傅。
她又翻开一本笔记,里面记录的,全都是她父亲对各种面料、染整工艺的独到研究。
“‘初见’,靠着你妈的手艺,还有陈先生的势,算是搭起了骨架子。”
赵淑芬将整个沉甸甸的樟木箱,推到了女儿面前。
“现在,妈把它的魂,交给你。”
……
出发去羊城的前一天晚上,赵小丽没有待在家里收拾行李。
她独自一人,去了纺织厂附近的一家小饭馆。
她提着两瓶从特区带回来的好酒,口袋里揣着两条“万宝路”香烟。
饭馆的包间里,坐着几个人。
生产部的主任老李,设计部的部长老王,还有几个在厂里干了二三十年、德高望重的老技术员。
这些人,都是赵小丽的叔伯辈。
赵小丽一进门,就先给每个人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
她没谈工作,没画大饼,就是给各位叔伯倒酒,布菜,听他们讲过去厂里的故事。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