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30沿途所要经过的空域,地面指挥会提前清空,让C-130有优先通过权。
(小知识:所有的空域、航线管理,都是空军管,民航使用空域、航线要进行申请。)
这一次,李干机组既是运送一批教员专家过去,也是开辟空中货运转线的第一次。
也只有由他来进行,才有最大的把握。
越往西开,天上的星星就越多,进入了高原后,机组人员仿若置身在了银行之中一般。
其实,这种状态夜航,机组成员很容易把天地颠倒,从而发生坠机事故。
沿途的雷达跟踪扫描着,不断地把航线位置、所经航标位置报到地面指挥那里,逐渐形成一条不断向石墨镇延伸的航迹。
进入了高原后,李干把飞行高度设定在海高6000米,这是高原飞行的最低安全高度了。
西北地区的山峰,大多是四五千米的海拔,有好几座六七千米的,珠峰甚至八千多米。
飞机这样的地形中飞行,等于是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之间穿行,又是夜里,难度极高,危险极大。
C-130的最大速度是700公里每小时,标准载重下,只有600公里每小时出头。
使用涡桨发动机的飞机,速度大多如此。
三千多公里,废了六个小时,才进入了石墨机场塔台的指挥范围。
简陋的塔台上,飞行指挥员们裹着军大衣,凝神观察着夜空,按照程序引导着C-130做进近飞行。
在石墨机场东边四十多公里的野外,一个刚刚建成的导航台,仅有几名关闭,在简陋的土房子里,持续不断地给C-130发送引导信号,同时将C-130的航线信息传回塔台。
飞机的飞行、起降,绝不是建个机场就完事了的,鲜为人知的导航台就是非常关键的附属设施。
没有了导航台,当前的航空技术水平下,绝大多数飞机都会成为瞎子。
塔台找不到飞机,飞机找不到机场!
一点都不夸张!
在歼-5、歼-6为王的一代机、二代机时代,能在夜航里自己找到返回本场的航线的飞行员,就是特别牛逼的飞行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