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选英雄改变历史?等等,我先逝逝 > 第191章 淮泗烽烟起(第2页)

第191章 淮泗烽烟起(第2页)

“薛校尉可还记得《吴子?应变》中‘敌若绝水,半渡而击’?他们想夺铁料,必走水路。你率五十骑绕至芦苇荡东侧,待我军诱敌深入时,断其退路,此乃韩信‘背水一战’之变;其余人随我佯退,引他们靠近敌台箭窗 —— 记住,箭镞要淬冶山硫磺,学诸葛武侯‘火烧藤甲兵’之法。”

战鼓骤响,如沉雷滚过濉水。

魏骑前锋冲入码头,马蹄踏碎去年的战骨,惊起一群白鹭,白鹭翅尖掠过水面时,竟现出 “乘白鼋兮逐文鱼” 的意象。

辛弃疾故意令旌旗东摇西摆,游骑佯装不敌,向敌台方向且战且退,马蹄在泥滩上踏出的脚印,竟与此地去年北伐失败后的败军轨迹暗合。

魏骑主将见状狂笑,马槊指向敌台:“南朝鼠辈,果然如丧家之犬!给我追,夺了铁料便放火烧台,让他们尝尝‘黑槊烧营’的滋味!”

然而,当魏骑冲至敌台百步之内时,台顶突然响起梆子声。

数十名弩手从箭窗中探出身,皆着犀牛皮甲,臂套上刻着 “元嘉七年” 字样 —— 那是檀道济旧部遗物,甲片排列正是效仿汉代 “重甲军” 的 “六重札甲”。

刹那间箭雨如蝗,每支箭尾都缚着硫磺引信,在晨雾中划出暗红弧线,前排魏骑连人带马栽倒时,火焰已从铠甲缝隙窜出,引燃马鬃马尾,恰似田单 “火牛阵” 再现,火光照亮了濉水,映出对岸芦苇丛中藏匿的 “八阵图” 式壕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放滚石!” 辛弃疾怒吼,斩马刀劈落一名魏骑长矛,刀光过处,矛杆上的鲜卑图腾如蛛网般碎裂。

敌台底层暗门洞开,四名屯兵合力推出木槽,槽中滚石裹着冶山精铁碎片,顺着斜轨砸向魏骑退路,发出 “叮叮当当” 的脆响,其他人各举石头砸下,石雨落下时,魏骑阵型瞬间崩溃大乱。

黑槊队主将惊觉中计,刚欲调头,包抄而来的薛安都的马槊已刺穿他咽喉,槊尖挑起的狼头旗落入濉水,被火焰烧成灰烬,旗角的残片渐渐淹没在水中。

残阳西沉时,濉口码头北魏骑军覆灭。

辛弃疾蹲身检视魏骑甲胄,指腹擦过肩甲上的鲜卑文 “长生天庇佑”,忽然想起《汉书?匈奴传》“胡者,天之骄子” 的记载,冷笑一声对屯长道。

“把这些甲片收集起来,熔了铸犁头,犁铧要打成‘八’字形,学赵充国‘代田法’,此乃‘兵农合一’古制。记住,每个犁头都刻上‘大宋’二字,让百姓知道,这铁是从魏骑盔甲上炼出来的,两军冲阵,魏骑也非不可战胜之敌。”

夜风渐起,敌台顶层烽燧燃起青烟,五堆烽火排成弧线,正是 “五星连珠” 信号,与汉武帝时 “通天台” 的烽火形制无二。

辛弃疾望着淮河上游,想起《九议》中 “以战养守,以守固耕” 之句,远处冶山铁坊的炉火正映红半边天,新铸的武器在锻锤下发出清越鸣响,恰似当年檀道济唱筹量沙时的竹筹声,又似《乐府诗集》中 “十五从军征” 的羌笛余韵,在濉水两岸久久回荡,融入这千年未绝的烽燧烟尘。。。

喜欢选英雄改变历史?等等,我先逝逝请大家收藏:()选英雄改变历史?等等,我先逝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