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抽出一卷帛书,正是辛弃疾《刍荛十论》的北魏译本,“你看这‘守淮策’写的真好:‘聚兵扼要,以静制动’,朕偏要反其道,从上游的浮桥强渡!”
古弼捧着密报的手指陡然收紧,纸页间夹着的淮南地形图悄然滑落。
图上用朱笔圈出的屯田区稻花正盛,与细作描述中 “宋文帝车驾驻跸第三敌台” 的标记相互印证。
“陛下,” 他的声音发颤,“细作回报,敌台周边埋着铁蒺藜,夜间有‘飞虎军’巡逻,此非寻常屯兵之所,实乃防御坚实之地!”
拓跋焘猛地攥碎案头的玉镇纸,翡翠碎屑溅在古弼的朝服上:“果然是刘义隆那小儿来了!”
他指向殿外呼啸的北风,“当年世祖皇帝破统万城,靠的是速战速决!辛弃疾纵有千般计谋,也挡不住我大魏堂堂正正的铁蹄!”
说着抓起狼头令箭,金箔包裹的令箭在手中划出冷光,“传朕旨意,即刻集结周围铁骑。由陆真率五千骑为先锋,寅时从浮桥强渡。古弼领一万骑继进,直扑第三敌台。”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陆丽苍白的面容上,“你随朕亲率一万五千骑殿后,定要生擒刘义隆!”
陆真闻言振臂高呼:“末将领旨!不擒宋帝,誓不还朝!”
殿中鲜卑士卒们轰然应和,甲叶碰撞声与汉臣们翻动竹简的簌簌声交织,汇成激昂的战歌。
古弼望着拓跋焘决绝的背影,忽然想起 “骄兵必败” 的古训,却终究将话语咽回腹中。
当拓跋焘的马靴踏碎殿外寂静之时,陆丽忽然抬头,望着檐角悬挂的汉式风铃与鲜卑狼头铃铛相撞,低声对古弼道:“公还记得围攻檀道济之时吗?当年也是这般。。。” 话音未落,已被出征的号角声淹没。。。
两日后的芍陂西岸,早已在北魏和大宋各交通要冲间派暗哨充当流民盯梢的辛弃疾,此时正用斩马刀剖开细作的密信。
蜡丸内的桑皮纸上,“拓跋焘欲分三路强渡,陆真为先锋” 的字样下,他用朱砂笔重重圈出 “骄兵冒进” 四字。
刀光映着他的面容,在沙盘的 “浮桥” 标记上刻下深痕,恰如拓跋焘玉扳指在平城舆图上划出的印记。帐外传来飞虎军操练的呼号,与远处淮河的浪涛声交织,预示着一场即将爆发的血战。。。
喜欢选英雄改变历史?等等,我先逝逝请大家收藏:()选英雄改变历史?等等,我先逝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