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祖师夸我好仙苗 > 第187章 菩萨畏因,凡人畏果(第2页)

第187章 菩萨畏因,凡人畏果(第2页)

这首诗里的南朝四百八十寺,描述的就是梁武帝统治下的江南佛国盛景。

话说有一天,梁武帝召见达摩尊者,对他讲:“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斋僧供佛,做了如此之多的善事,有何功德?”

达摩尊者回答:“没有任何功德,你只是做了一些善事。”

梁武帝惊问:“何以并无功德?”

达摩尊者答:“这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这个意思就是说,梁武帝所做的这些不离世俗,如同人的影子,虽然看似真实,实际是虚无的。

真正的功德发端于般若智慧,它是圆融的,本性空寂,不能用世俗的方法获得。

所以,梁武帝虽然做了许多善事,但都离不开功德相,目的在于获得名声,这是阳德,来源于着相布施。

梁武帝对于佛门的僧众格外恩惠,施舍大量财物,但对于民间疾苦却不闻不问

由于梁武帝崇信佛教,怠于政事,导致朝政日益腐败,奸臣当道,害国害民,江湖术士四处敛财,可谓是富了寺庙、穷了国家,老百姓更是民不聊生。

而且,建庙钱是国库税收,民脂民膏,作为皇帝,不知道把国家治理好,一味沉迷佛法,这本身就是错误的。

所以,他这种着相的心态布施,所得无非一些有漏福报,最后梁武帝国破身亡,死在了“侯景之乱”中。

后来,六祖慧能曾经解释说:造寺建塔这些事都属于修福之举,但福德不是功德,功德不在福田里,而在自己的本性之中。每个人的法性就是功,平等正直之心就是德。

在这一点上,佛道其实都是互通的,修身就是功,修心就是德, 所谓的功德都是由心性而来。

真正的功德,就是善事做过之后,不留于口,不住于心,才是行善积德的最高境界。

所以说,梁武帝修了那么多寺庙,心心念念自己有多少功德,所以他反而没有功德。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就明白了,连一生修建五百多座寺庙的梁武帝都没有功德,现在的一些人却妄想自己赚的昧良心钱去换功德,那怎么可能?

再说,现在这个时代,很多人认为给庙里捐钱是给自己培植福报,可是总有一些和尚道士不守规矩,拿着信众捐的钱出去吃喝嫖赌,买豪车泡妹子,压根就没给神仙花用。

遇到这种情况,你非但不能给自己培植福报,也没有丝毫功德,反而成了那些人的帮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