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德国本土几乎不产石油,打仗需要的石油,主要靠从罗马尼亚进口(但产量有限,还得看人家脸色),以及用煤炭液化搞人工合成(成本高,产量也上不去)。希特勒的“闪电战”,坦克飞机满地跑,那烧的都是油啊!没有足够的石油,他的装甲集群就是一堆废铁!而苏联呢?高加索地区那可是世界闻名的“大油田”!巴库的石油,对希特勒来说,简直就是沙漠里的绿洲,充满了致命的诱惑!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德国是个工业国,但粮食自给率不高,很多重要的工业原料(比如橡胶、锰、铬、镍等)也严重依赖进口。现在英国搞海上封锁,虽然还不能完全掐死德国,但也让德国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而苏联呢?乌克兰是欧洲有名的大粮仓,顿巴斯有丰富的煤铁,乌拉尔山区还有各种有色金属……这些,在希特勒眼里,都是德国“生存空间”里必不可少的“养分”!
希特勒算过一笔账:如果英国的海上封锁再持续个一年半载,德国国内的经济很快就会进入“战略匮乏期”,到时候别说打仗了,老百姓吃饭都成问题!所以,必须尽快从东方夺取足够的资源,来弥补本土的不足,支撑战争机器的运转。 “以战养战”,这是他唯一的选择。
所以您看,无论是从军事、战略还是经济层面考虑,1941年对希特勒来说,都是发动对苏战争的“最佳”也是“最后”的时机。再拖下去,夜长梦多,变数太大,他赌不起!
既然决定要打了,那能不能打赢呢?对于这个问题,从希特勒本人,到德国国防军的将军们,再到前线的普通士兵,可以说是信心爆棚,乐观得有点不像话!
苏芬战争中红军那拙劣的表现,给德国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们普遍认为,苏联红军就是一群装备落后、训练不足、指挥无能、纪律涣散的“乌合之众”,所谓的“红色巨人”,不过是个外强中干的“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推,就会轰然倒塌。
这种轻敌思想,在德军内部弥漫到了什么程度呢?
有人说三个星期就够了! 一些狂热的纳粹党徒和前线军官,甚至叫嚣着,只要三个星期,就能拿下莫斯科,让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的红旗落地!
稍微“理智”一点的,说两三个月。 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制定的“巴巴罗萨”计划,预计在8到10个星期(也就是两到三个月)内,基本摧毁苏联红军在欧洲部分的主力,占领莫斯科、列宁格勒和乌克兰等重要地区。
最“保守”的估计,也说半年之内肯定解决战斗。 似乎没有人认为,这场对苏战争会拖得很久,会打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德国的将军们,虽然在具体战术细节上可能还有些争论,但在“苏联不堪一击”这一点上,基本达成了“共识”。他们似乎完全忘记了拿破仑兵败莫斯科的历史教训,也低估了苏联广袤的战略纵深、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及苏联人民可能爆发出的抵抗意志。
甚至,在战争还没开打之前,德国人就已经开始琢磨着怎么“处理”战败后的苏联和苏联人民了。各种各样旨在永久奴役和剥削苏联人民、掠夺苏联资源的计划(比如臭名昭着的《东方总计划》的早期构想),已经在纳粹的各个部门里秘密酝酿了。他们计划着将数千万斯拉夫人赶到乌拉尔山以东,将肥沃的乌克兰变成德国的“粮仓”,将高加索的石油源源不断地输往德国……这种赤裸裸的种族灭绝和殖民掠夺的企图,也反映了他们对自身武力的极度自信和对所谓“劣等民族”的极度蔑视。
就在德军紧锣密鼓地向苏德边境集结数百万大军、数千辆坦克、数千架飞机,准备发动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地面入侵行动的时候,各种关于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也像雪片一样,从四面八方飞向了莫斯科,飞到了斯大林的办公桌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些情报来源五花八门:有苏联潜伏在德国和日本高层的间谍,有西方国家(主要是英国)的情报机构,有边境地区的军事侦察,甚至还有一些良心未泯的德国反纳粹人士……
其中,最准确、最及时、也最令人惋惜的情报,莫过于来自苏联传奇间谍理查德·佐尔格。这位以德国记者身份潜伏在日本东京的苏联王牌间谍,凭借其在高层的人脉和敏锐的洞察力,不仅准确地预判了德国准备进攻苏联,甚至连具体的日期——1941年6月22日——都基本搞清楚了! 而且,佐尔格还向莫斯科传递了另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情报:日本在诺门罕战役之后,已经基本放弃了“北进”苏联的念头,其主要的扩张方向将是南下太平洋! 这就意味着,苏联在远东地区暂时不会面临两线作战的巨大压力。
可惜啊,佐尔格这些用生命换来的宝贵情报,在莫斯科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斯大林对这些“危言耸听”的报告,要么嗤之以鼻,要么就认为是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故意散布的谣言,目的是挑拨苏德关系,把苏联拖入战争的泥潭。 佐尔格本人,虽然为苏联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的命运却颇为悲惨。他在1941年10月被日本警视厅逮捕,经过严酷的审讯后,于1944年11月7日(讽刺的是,这一天恰好是十月革命纪念日)被日本处以绞刑。而在他被捕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苏联方面出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一直不承认他的间谍身份,甚至一度将其打成“冒险主义者”和“德国间谍”。直到二十年后的1964年,赫鲁晓夫时代,佐尔格才被追授“苏联英雄”的称号,他的事迹才得以公开,沉冤昭雪。
除了佐尔格,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也通过各种渠道,苦口婆心地向斯大林发出警告,提醒他希特勒要来打你了!丘吉尔这可不是杞人忧天,也不是想挑拨离间(虽然斯大林就是这么认为的)。他是真心希望苏联能顶住,能跟德国死磕,这样英国在西线的压力就能大大减轻。 他甚至把一些通过破译德军密码(比如“恩尼格玛”机)获得的、关于德军东进部署的绝密情报,都想方设法地透露给了苏联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