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80章 一掷乾坤(第2页)

第80章 一掷乾坤(第2页)

为了将这种“航母集群打击”的思想付诸实践,山本五十六与他手下的一批同样富有远见和才干的航空派参谋和军官们——比如后来在珍珠港偷袭计划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源田实中佐(他被认为是日本海军最杰出的航空作战参谋之一,具体策划了珍珠港攻击的细节)和以思想激进、作风强硬着称的大西泷治郎中将(他也是日本海军航空兵的重要推动者,后来在战争末期因为极力鼓吹和组织“神风特攻队”而臭名昭着)等人——共同努力,极力推动日本海军进行编制体制上的改革。

终于,在1941年4月10日,一个在日本海军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新作战单位——第一航空舰队,通常也被其行动代号“机动部队”正式宣告成立!

这个第一航空舰队,几乎集中了当时日本海军所有最精锐的航空母舰(包括“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瑞鹤”号这六艘主力航母),以及为其护航的战列舰(主要是速度较快、能够跟上航母编队的金刚级战列巡洋舰)、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了一支规模空前、攻击力也极其恐怖的特混打击力量!其核心思想,就是以航空母舰及其搭载的舰载机作为主要的攻击手段,对敌方舰队或岸基目标,实施远距离的、毁灭性的突袭!

可以说,日本海军第一航空舰队的组建,不仅标志着山本五十六“航母集群打击”思想的最终成型,也使其拥有了一把足以在太平洋上任何一个角落掀起惊涛骇浪的“铁拳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支“机动部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特混打击群”的雏形。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海战模式,也预示着一个由航空母舰主宰海洋的新时代的到来。

山本五十六虽然是日本海军航空兵的“掌门人”,也是一个敢于打破常规、锐意革新的军事家,但他骨子里,却并非一个狂热好战的战争贩子。恰恰相反,因为他曾经两度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对美国的社会文化、工业潜力和战争实力,有着远比当时日本国内其他军政要员们更为清醒和深刻的认识。

美国的“家底”太厚,日本耗不起!

山本五十六在美国当海军武官的时候,可没少往美国的工厂、油田、造船厂里钻。他亲眼目睹了美国那如同“巨兽”一般庞大的工业机器是如何高效运转的,也亲身体会到了美国人民那种自信乐观、敢想敢干的精神风貌。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就凭日本那点可怜的资源和相对薄弱的工业基础,要想跟美国这样的“工业巨无霸”打一场全面的、持久的消耗战,那简直就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用他自己的话说(大意是):“美国的石油产量是日本的几百倍,钢铁产量是日本的几十倍,汽车产量更是日本的几千倍!这样的国家,一旦它把全部的战争机器都开动起来,日本怎么可能打得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头半年或一年还能闹腾一下,再往后就没指望了”——速战速决的唯一出路

正是基于对美日两国国力巨大差距的清醒认识,山本五十六从一开始就对与美国开战的前景,抱有极其悲观和现实的态度。他不像那些被“大和魂”冲昏了头脑的陆军马鹿们那样,盲目叫嚣着要“严惩暴美”。他多次在内部场合(甚至在给近卫文麿首相的密信中)直言不讳地指出:如果日本真的与美国开战,那么在战争的头六个月到一年之内,日本或许可以凭借着偷袭的突然性和军队的精锐,取得一些辉煌的战术胜利,在太平洋上“闹腾”一番。但是,一旦战争拖延下去,一旦美国那强大的工业机器全面运转起来,源源不断地生产出飞机、军舰、坦克和大炮,那么日本必将因为资源枯竭和国力不支而被活活拖垮,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

这种对战争结局的悲观预测,使得山本五十六在制定对美作战计划时,始终贯穿着一个核心思想——那就是必须“速战速决”!必须在战争爆发的最初阶段,就通过一次出其不意的、毁灭性的打击,一举摧毁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主要军事力量(特别是其太平洋舰队),从而在短时间内迫使美国坐到谈判桌前,接受一个对日本有利的“体面和平”。他觉得,这是日本在这场实力悬殊的较量中,唯一可能存在的、哪怕是极其渺茫的“胜机”。

在看到这,读者朋友们是不是感觉很眼熟,没错!现在山本的构想与之前咱们说过的“七七事变”这种毕其功于一役的构想,不能说一模一样吧,也是八九不离十。“七七事变”是日本这些军国主义分子想通过一场战役打疼中国,迫使中国接受日本所提出的“华北自治”并承认“伪满洲国”的提议,但没想到后面玩砸了。而山本提出的战略构想是一举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把美国拉向谈判桌,迫使美国承认日本提出的所谓“大东亚共荣圈”。这种战略构想咱可以打个比方,就是让我们普通人出其不意情况下去打泰森一拳,关键这一拳你得把泰森打趴下,让他站不起来,然后再问泰森服不服,泰森说:我服。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可能吗?山本可能也知道不可能,但这也是山本在当时有限的条件下所能想到最好的办法了。

正是这种对持久战的极度恐惧和对“速战速决”的执着追求,使得山本五十六开始将目光投向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是极其大胆、甚至可以说是疯狂的作战方案——那就是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要基地珍珠港,实施一次毁灭性的远程突袭!

他可能在无数个不眠之夜,对着太平洋的地图,反复推演着各种可能性。他知道,美国太平洋舰队是日本“南下”战略的最大障碍,也是日本在太平洋上最强大的对手。如果不能在战争初期就将其重创或瘫痪,那么日本在东南亚夺取的那些资源区,也随时可能在美国海军的反击下得而复失。

于是,一个初步的、但却充满了致命诱惑的念头,开始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成型:能不能利用日本海军第一航空舰队那强大的突击力量,趁着美国人还在睡梦之中,从数千公里之外,对戒备森严的珍珠港,发动一次史无前例的、如同外科手术般精确的空中打击呢?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再也无法从他的脑海中抹去了。

山本五十六虽然是联合舰队的司令长官,手握重兵,但在日本海军的指挥体系中,负责制定大政方针和作战计划审批的,还有一个更高级别的机构——那就是设在东京的海军军令部。军令部的那些大佬们,大多是些思想比较保守、深受“大舰巨炮主义”和“舰队决战”传统思想影响的老派海军将领。

当山本五十六把他那个“偷袭珍珠港”的初步设想,通过非正式的渠道,向军令部的一些人透露时,立刻就遭到了强烈的质疑和反对。

海军军令部的那帮“高参”们,脑子里装的还是那套被奉为“海军圣经”的“对美作战指导思想”——那就是所谓的“邀击渐减”战略(也称“九段作战”的早期构想)。啥意思呢?就是说,一旦日美开战,日本海军主力不要轻易出击,而是要依托本土和在西太平洋上的一系列岛屿基地(比如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等),层层设防,步步为营。然后,引诱美国太平洋舰队从夏威夷老巢远涉重洋,一路向西杀过来。在漫长的航渡过程中,日本海军的潜艇、水雷、岸基航空兵以及夜间突击的驱逐舰、巡洋舰部队,要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削弱和消耗美国舰队的实力。等到美国舰队疲惫不堪、损兵折将地冲到日本海军预设的决战海域时(通常设想在菲律宾以东或马里亚纳群岛附近),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特别是那些威风凛凛的战列舰编队)再以逸待劳,与之一决雌雄,重演对马海峡的辉煌!

这套“邀击渐减”的战略,听起来是挺稳妥,也比较符合日本海军当时的实力和传统作战思想。在军令部的大佬们看来,山本五十六那个异想天开的“偷袭珍珠港”计划,简直就是“疯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