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美军在最初的攻击中被打得措手不及,但在巨大的混乱和伤亡面前,依然有许多官兵和平民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一些美军飞行员,如肯尼斯·泰勒和乔治·威尔什等,冒着枪林弹雨,冲向自己的P-40战斗机,奇迹般地驾机升空,与数倍于己的日军飞机展开搏斗,并成功击落了数架敌机,谱写了珍珠港上空为数不多的空中英雄传奇。
在“西弗吉尼亚”号战列舰上,黑人炊事兵多里斯·米勒,那会的美国还在实行种族隔离呢,在军舰遭到攻击、舰长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他先是奋不顾身地将受伤的舰长转移到安全地带,然后,在没有任何专业训练的情况下,操起了一座无人操作的.50口径高射机枪,向着俯冲扫射的日军飞机猛烈开火,还击落了一架日机(也有人说是两架)!米勒的英勇事迹,后来被广为传颂,他也因此被授予海军十字勋章,同时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此荣誉的黑人,他的获奖成为推动美军内部种族政策改革的重要契机之一,而他本人成为了珍珠港事件中一位家喻户晓的平民英雄。可惜,他没能活到战后,1943年11月24日,在塔拉瓦战役中,他所服役的“利斯科姆湾”号护航航母在马金环礁附近海域被日本潜艇“伊-175”号发射的一枚鱼雷命中并引爆弹药库,发生大规模爆炸,整艘航母在不到23分钟内沉没,米勒与包括舰长在内的644名官兵一起牺牲。2020年美国最新的福特级核动力航母就命名为“多里斯·米勒”号,以纪念他的英勇事迹。
袭击发生后,珍珠港内外的医护人员、消防队员以及无数自发组织的志愿者,冒着随时可能再次发生的爆炸和空袭的危险,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抢救伤员、扑灭大火、搜寻幸存者的行动之中。
然而,就在这场看似一边倒的“屠杀”之中,命运之神似乎也给美国人留下了一线生机,或者说,是给日本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遗憾。
最关键的,就是美国太平洋舰队当时在役的三艘航空母舰——“企业”号、“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竟然全部“阴差阳错”地躲过了这次灭顶之灾!偷袭当天,它们全部不在港内!
“企业”号:原计划在12月6日下午从珍珠港以西海域执行完向威克岛运送海军陆战队战斗机中队的任务后返回珍珠港,但因为遭遇恶劣天气而延误了进港时间。袭击发生时,它正在返回珍珠港的途中,距离瓦胡岛约300公里。
“列克星敦”号 :正在执行向中途岛运送海军陆战队俯冲轰炸机的任务,当时位于珍珠港东南方向。
“萨拉托加”号 :则在美国西海岸的圣迭戈港进行维修和现代化改装。
这三艘航母的幸存,对于接下来的太平洋战争的走向,具有无可估量的战略意义。它们成为了美国海军在战争初期能够迅速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力量、并最终在珊瑚海和中途岛等关键海战中扭转战局的最宝贵的“火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山本五十六在柱岛的旗舰上,得知南云舰队虽然重创了美军的战列舰编队,却连一艘航空母舰的影子都没摸到的时候,他的心情无疑是极其沉重和忧虑的。他原本的作战计划中,摧毁美军的航空母舰才是第一优先的目标!因为他深知,在未来的海战中,航母才是真正的主宰。现在,战列舰是打残了,可航母这个“心腹大患”却安然无恙!他在给部下的信中(也可能是在私下谈话中)曾沮丧地表示:“如此而已……我们的第一目标,未能命中。”
除了航空母舰,珍珠港内那些储存着数百万桶燃油的油库、以及规模庞大的修船厂、干船坞和各种海军维修设施,也基本没有遭到日军的重点攻击,损失轻微。这些重要的战略目标如果被彻底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恢复能力将会受到致命的打击。
这三件“幸事”(对美国而言)或者说“憾事”(对日本而言),使得珍珠港的“胜利”,从一开始就蒙上了一层浓厚的不确定阴影。
珍珠港遇袭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美国国内引发了空前的震惊、愤怒和团结。
1941年12月8日,罗斯福总统在国会发表了他那篇着名的“国耻日”演说,将12月7日称为“美国的国耻日”,并强烈谴责日本背信弃义的卑鄙行径。
国会以压倒性的票数(参议院82:0,众议院388:1),迅速通过了对日宣战的决议。曾经在美国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孤立主义思潮,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美国,这个“沉睡的巨人”,终于被彻底唤醒,并以空前的决心和意志,投入到了这场世界大战之中。
中国、英国和苏联在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正式参战的消息后,无疑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甚至可以说是“幸灾乐祸”(当然,是乐日本的灾,幸自己的福)。
中国,也是在珍珠港事件两天之后——1941年12月9日,正式对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宣战。这一举动,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也宣告了中日战争从“单边抵抗”转入“全面世界战争”的格局。
丘吉尔更是激动地宣称这是他“整个战争中睡得最好的一晚”,英国终于摆脱了“孤岛”作战的困境,拉来了美国这个实力雄厚的“大块头”一起对抗法西斯。
斯大林也同样喜出望外,日本“南下”意味着苏联在远东的压力骤减,他可以更加放心地从西伯利亚抽调精锐部队增援莫斯科前线,这对正在进行的莫斯科保卫战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