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夫元帅,这位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立下不世之功的“救火队长”,此时也显得有些“雄心勃勃”。他向斯大林提出了一个更大胆、也更具风险的作战构想:既然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主力,已经被我们打得七零八落,正在向西溃退,那我们何不集中西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的精锐力量,从勒热夫和维亚兹马这两个方向,同时发动一次规模空前的“双翼合围”!就像两把巨大的铁钳,一下子就把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这头受伤的“野猪”给死死夹住,然后聚而歼之!只要能把中央集团军群给彻底消灭了,那整个东线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就将彻底掌握在我们手中了!
这个“勒热夫-维亚兹马大包围”的计划,听起来确实很诱人,很解气,也很有“战略决战”的气魄。但它也忽略了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苏军当时的兵力、装备和后勤保障能力,根本就不足以支撑如此大规模、如此高强度的连续作战!尤其是在俄国那冰天雪地的冬季,要想完成如此复杂的穿插、合围和歼灭行动,其难度之大,简直是难以想象。
斯大林的信心、朱可夫的野望
就在朱可夫的“大包围圈”计划还在图上作业阶段的时候,克里姆林宫里的斯大林同志,已经被莫斯科城下的一系列胜利给彻底冲昏了头脑。他那原本还有点七上八下的心,现在是彻底放飞了自我,自信心爆棚得快要从地球轨道上飞出去了。
他完全相信,德国法西斯这头“纸老虎”,已经被苏联红军的铁拳给打断了脊梁骨,现在不过是在做最后的垂死挣扎罢了。只要红军将士们再加一把劲,就能把他们彻底碾碎,然后红旗就能插遍整个欧洲!
于是,斯大林不仅完全同意了朱可夫那个雄心勃勃的“勒热夫-维亚兹马大包围”计划,甚至还觉得这还不够过瘾!他大手一挥,在1942年1月初,亲自主持召开了一次最高统帅部扩大会议,在会上,他向所有方面军的指挥官们,下达了一个更加“宏伟”的战略指令:
所有战线,都必须立刻转入总攻!不许停留!不许休整!要以最快的速度,向西!向西!再向西!把德国侵略者彻底赶出我们的国土!
斯大林同志的这个“全面开花、遍地结果”的战略构想,那叫一个“气吞山河”!从北边的列宁格勒,到中部的莫斯科,再到南边的乌克兰,红军的每一个方面军,都被赋予了极其艰巨、也极其不切实际的进攻任务。他似乎想通过一场“毕其功于一役”的冬季总攻,就彻底解决掉德国这个心腹大患,甚至可能还幻想着,能在1942年夏天到来之前,就在柏林的菩提树下大街上检阅红军的坦克部队了。
这个“全面总攻”的命令一下,可把总参谋部的那些“老成持重”的将军们(比如新上任的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元帅,还有他的得力助手华西列夫斯基中将等人)给急坏了。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咱们红军现在虽然士气高,但家底子薄啊!经过半年的苦战,部队损失惨重,新补充的兵员训练不足,坦克飞机大炮更是缺得厉害,后勤补给线在冰天雪地里也根本跟不上。现在就发动全线总攻,而且还是在没有任何重点、平均使用兵力的情况下,这不就是典型的“贪多嚼不烂”、“胡子眉毛一把抓”吗?很容易就会因为兵力过于分散,哪个方向都打不透,最后把自己给耗死在半路上!
沙波什尼科夫元帅(这位老元帅身体一直不好,但责任心极强)和华西列夫斯基等人,也曾小心翼翼地向斯大林提出过一些比较谨慎的建议,比如是不是应该先集中力量,在莫斯科方向取得决定性的突破,彻底粉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之后,再考虑其他方向的进攻?或者至少,也应该给部队一些休整和补充的时间,别把弦绷得那么紧。
可斯大林这会儿,哪里还听得进这些“消极”的意见?他觉得,这些总参谋部的“书呆子”们,就是缺乏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看不到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他甚至可能在心里嘀咕:“你们这帮家伙,是不是又想跟德国人搞什么‘妥协’啊?是不是又想给资本主义留条活路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是,在斯大林那不容置疑的“最高指示”面前,总参谋部的不同意见,很快就被压了下去。朱可夫虽然也觉得全线总攻有点冒险,但他更关心的是自己负责的那个“勒热夫-维亚兹马大包围”计划能不能得到足够的兵力和支持。既然斯大林已经拍了板,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准备执行这个在他看来是“一举定乾坤”的关键战役了。
1942年1月8日,就在新年的炮竹声(如果有的话)还在俄罗斯的雪原上回荡的时候,朱可夫元帅亲自签署了那份将决定几十万红军将士命运的作战命令。命令的核心内容,只有一个:西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必须立刻从南北两个方向,对盘踞在勒热夫、维亚兹马、格扎茨克(后来改名加加林市)和瑟切夫卡地区的德军第9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主力,实施一次规模空前的“双重战略大包围”!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彻底合围、分割、歼灭!把这个深深楔入苏军战线的、被称为“勒热夫-维亚兹马突出部”的巨大“毒瘤”,给连根拔掉!
命令一下,苏军的几十万大军,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刺骨严寒中,再次向着德军那看似摇摇欲坠、实则坚韧异常的防线,发动了潮水般的进攻!一场更大规模、也更加残酷血腥的“绞肉机之战”,即将在勒热夫那片被冰雪覆盖的丘陵和森林之间,正式拉开它沉重的、充满了死亡气息的序幕!而斯大林那“在1942年结束战争”的豪迈誓言,又能否在这场“冰与火之歌”中,最终实现呢?历史,将很快给出它那残酷而又真实的答案。
喜欢二战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二战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