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107章 攻坚狂想曲(第5页)

第107章 攻坚狂想曲(第5页)

这就好比,当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这位新晋的“副总裁”(比如曼施坦因)可能会在战略会议上,小心翼翼地对“CEO”(希特勒)说:“老板,您那个‘全面占领市场’的‘蓝色方案’虽然听起来很棒,但我们的‘现金流’(后勤补给)跟不上,而且‘竞争对手’(苏军)的‘市场韧性’(抵抗意志和战略纵深)也远超我们的预期。我建议,我们是不是应该先收缩一下战线,搞个‘弹性市场策略’(机动防御),先稳住我们的‘核心业务’(保存有生力量),再图发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您猜这位“创始人CEO”听了会怎么想?他会觉得:“好小子,翅膀硬了是吧?敢质疑我的‘顶层设计’了?我当初提拔你,是让你来执行我的意志,不是让你来教我怎么当CEO的!”

从那一刻起,裂痕就注定了。信任变成了猜忌,欣赏变成了提防。那个曾经的“明星员工”,现在成了“有自己小算盘的潜在对手”。于是,矛盾开始酝酿,冲突日益加剧,最终走向无法调和的分道扬镳。

可以说,这在整个纳粹德国的军事系统里,几乎成了一种无解的“职场死循环”:

当你还是个才华横溢、但名不见经传的“高级经理”时,希特勒把你当成宝,对你青睐有加。

当你凭着实力和战功,一路晋升为手握重兵、战功赫赫的“事业部副总裁”时,你开始有了自己的战略判断,并试图提出不同看法。

于是,在“CEO”眼中,你就不再是那个“听话的好员工”了。他会逐渐疏远你、打压你,最终找个借口,把你“优化”掉,或者调到某个不痛不痒的“边缘部门”去养老。

这种“元首的悖论”,像一条无形的绞索,最终困住了所有真正优秀的德国将领。“沙漠之狐”隆美尔是这样,之前的“闪电侠”古德里安也是这样;此刻正被元首视为“攻坚典范”的曼施坦因,也终究没能逃过这个命运。只是,现在的他,还正沐浴在克里米亚的胜利荣光之中,那条通往“职场天花板”的道路,看起来还是一片光明。

克里米亚的阳光,似乎格外偏爱这位新晋的德国元帅。在塞瓦斯托波尔的废墟之上,曼施泰因终于可以暂时卸下戎装,享受片刻的胜利与宁静。他的名字,与“攻坚艺术”一起,成为了第三帝国军事学院里最炙手可热的传奇。军中的声望,也攀升到了无可争议的顶峰。按照原计划,他和他的第11集团军,在短暂休整之后,本应作为“蓝色方案”的战略预备队,被投入到南线那片更广阔、也更具决定性意义的战场上去。

然而,就在这位新晋元帅还未来得及在克里米亚的阳光下多晒几天、让那地中海的风吹干他军服上的硝烟时,一纸来自东普鲁士“狼穴”大本营的电令,却像一道来自北方的寒流,瞬间吹散了他所有的闲情逸致。命令的内容,简单而又出人意料:曼施泰因元帅及其麾下的第11集团军主力,将即刻北上,目标——列宁格勒!

这突如其来的调动,让所有人都大感意外。原来,自从柳班战役以苏军第2突击集团军的全军覆没而告终之后,克里姆林宫并未就此放弃解围列宁格勒的企图。恰恰相反,斯大林和他的将军们,正以一种近乎偏执的顽强,将一股股新编组的部队和从西伯利亚、远东抽调来的战略补给,源源不断地朝着涅瓦河与沃尔霍夫河两岸汇集。红军的反扑意图,已经昭然若揭。而柏林的希特勒,则希望用曼施泰因这位刚刚创造了“攻坚奇迹”的战术大师,去遏制住苏军在北线那股愈演愈烈的反扑苗头,甚至一劳永逸地解决掉列宁格勒这个心腹大患。

就在这片即将再次沸腾的战场上,一种德意志工业与暴力美学相结合的、足以让所有坦克兵都从噩梦中惊醒的“秘密武器”,也正搭乘着重型列车,悄然驶向冰冷的北方前线。它的名字,简单而又凶悍——“虎”式重型坦克。

这头拥有着由无敌的88毫米高射炮改装而来的主炮、披着厚达100毫米正面装甲、号称“任何苏联炮弹都无法从正面击穿”的钢铁猛兽,它的第一次实战登场,究竟会像塞瓦斯托波尔的巨炮一样,成为一场华丽的表演,还是会像一把真正的利刃,撕开红军的防线?它那惊天动地的首秀,又将取得怎样的战果呢?我们,下回分解。

喜欢二战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二战那些事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