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莫斯科,斯大林的决心同样不可动摇。 第227号命令——“不准后退一步!”——如同一道魔咒,笼罩在每一个苏联士兵的头上。任何未经命令的撤退都会被视为叛国,由后方的督战队执行枪决。斯大林格勒,这座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如果失守,将是对他个人威望和苏联国家意志的毁灭性打击。因此,斯大林也在冷酷地不断添加着新的筹码。他将从全国各地抽调而来的新兵,一批又一批地送过伏尔加河。这些士兵往往只接受过最基础的训练,许多人甚至没有武器,就被告知“去前线从牺牲的同志或敌人那里把枪捡起来”。他们如同投入熔炉的燃料,用自己的生命为这座城市“续命”。
就这样,一场原本是为高加索石油而展开的军事行动,彻底演变成了一场两个独裁者之间、关乎个人荣辱的血腥赌局。斯大林格勒,这座被战火焚毁的城市,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图腾,吸引着双方投入无尽的生命和资源,直至一方流尽最后一滴血。
到1942年10月末,长达两个月的残酷巷战已经让双方筋疲力尽。德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控制了城市近70%的区域,将苏军压缩在伏尔加河沿岸几块狭长的地带。德军的旗帜甚至已经插在了市中心的废墟之上。
然而,决定性的胜利仍然遥不可及。苏军依然死守着三大工厂的核心区域,以及通往东岸的几个关键渡口。崔可夫的第62集团军虽然被打得只剩下残兵败将,但只要伏尔加河的补给线没有被彻底切断,他们就能在夜晚获得微弱的补充,然后继续战斗。
对于德军来说,他们逐渐意识到一个可怕的现实:他们攻入的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死人也会反击的地狱”。他们赢得了无数次战斗,却始终无法赢得这场战役。
那为什么巷战这么难打
想象一下你正在玩一个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地图就是一座破败的城市,这就是巷战的感觉,但难度要再乘以一百。
核心原因有这么几个:
1. 高科技“神器”不好使了
飞机、大炮使不上劲:德军在别的地方打仗,习惯先让飞机一顿狂轰滥炸,然后坦克冲锋。但在斯大林格勒这种城市里,这套不管用了。你想啊,敌人就藏在你脚下的地下室,或者马路对面那栋楼的某个窗户后面。飞机飞在天上,根本看不清也炸不准,搞不好一颗炸弹下来,敌人没炸到,自己人先没了。
坦克变成了“铁棺材”:坦克这种“陆战之王”,在宽敞的平原上很威风,但在狭窄的街道里就傻眼了。它又大又笨,转个身都费劲,很容易就被堵死在小巷子里。这时候,随便一个藏在废墟里的士兵,拿着反坦克手雷或者燃烧瓶,就能轻松地从侧面或背后把它给废了。
2. 敌人从四面八方冒出来
战场是“立体”的:平时打仗,敌人基本都在你前面。但在城里,你得时刻注意360度,外加头顶和脚下。敌人可能在对面楼上用狙击枪瞄着你,可能在旁边的窗户里伸出机枪,也可能从你脚下的下水道里钻出来,甚至就在一墙之隔的隔壁房间。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立体的杀人迷宫,到处都是致命的角落。
3. 练的功夫全白费了
“正规军”打法被废:德国军队是当时世界上最专业的军队之一,他们训练的是如何进行大规模、多兵种配合的“闪电战”。讲究的是计划周密、协同作战,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一样运转。可一进到城里,这套完全用不上。大部队被拆散成一个个小队,在楼道里、在房间里跟敌人“脸贴脸”地肉搏。这感觉就像让一个NBA篮球队去参加街头无限制格斗,之前练的战术、配合全都没用了。
4. “菜鸟”也能换掉“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