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118章 血岭风暴(第2页)

第118章 血岭风暴(第2页)

接替一木清直、负责指挥这次新的瓜岛总攻的,是日本陆军的川口清健少将和他指挥的“川口支队”(主要是第35旅团的骨干)。这位川口将军,也算是个在南洋战场上打过几场胜仗的“悍将”。说起来,川口这个计划,跟之前那个在一木支队身上栽了大跟头的一木清直,思路简直是如出一辙,都是迷信‘夜袭’和‘白刃’的威力,都是想靠着‘大和魂’的精神力量,一举冲垮美国人的防线。可惜啊,他似乎并没有从田纳鲁河边那几百具堆积如山的尸体上,吸取到任何有用的教训。他还是想用同样的钥匙,去开一把已经被换了锁芯的锁。他向拉包尔的第17军司令部打包票,一定会在9月中旬,拿下亨德森机场,为天皇陛下献上一份“中秋大礼”。他的命令,也同样充满了日本式的狂热和不容置疑:“只准前进,不许后退!”

夜袭迫近:川口支队的“九月攻势”展开

为了能给美军来个“出其不意”,川口清健决定,不从正面进攻亨德森机场,而是率领他的主力部队(约6000人),从南面,穿越那片被认为是“无法通行”的、茂密得连太阳都照不进来的原始丛林,对机场南侧那条看似防御薄弱的山脊,发动一次致命的突袭。

这个计划,听起来倒是挺有“奇兵”的范儿。可川口严重低估了瓜岛丛林的恐怖。他的士兵们,在没有向导、缺乏地图、还得拖拽着山炮和重机枪的情况下,在那片藤蔓缠绕、泥泞不堪、毒虫肆虐的“绿色地狱”里,艰难地跋涉了几天几夜!很多士兵因为迷路、饥饿、疾病或者劳累过度而掉队,整个部队在发起进攻之前,就已经被折腾得是人困马乏,疲惫不堪。

而他们即将攻击的目标,是位于亨德森机场以南约一公里处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并不算太高的狭长山岭。这条山岭,因为其控制着通往机场的南大门,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美军的地图上,最初把它标记为“拉沃岭”。

负责防守这条山岭的,恰恰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中最精锐、也最能打的部队之一——由梅里特·埃德森上校指挥的第一突击营和第一伞兵营(这两支部队后来合并,统称为“埃德森突击营”)。埃德森这位被手下士兵们敬畏地称为“红麦克”(因为他有一头标志性的红发)的上校,是个经验极其丰富、判断力也极其敏锐的丛林战专家。他早就预感到,日本人很可能会从南面的丛林里摸过来。于是,他不顾手下官兵刚刚从其他战场调防过来、疲惫不堪的状况,硬是逼着他们在这条山岭上,不分昼夜地挖掘工事,设置火力点。

当时,山岭上的防御工事,其实还非常简陋,根本没有什么完善的战壕和地堡,大部分都是些临时的散兵坑和机枪掩体。但埃德森凭借着他丰富的经验,巧妙地将机枪、迫击炮和37毫米反坦克炮的火力点,部署在能够形成交叉火力的位置。他还特别要求士兵们,在阵地前沿的丛林里,挂上一些绑着石头的空汽油桶或者罐头盒,作为简易的“报警器”。用他的话说就是:“我要让这片阵地上的每一寸地面,都能发出声音!”

血岭风暴:埃德森岭保卫战(9月12日-14日)

第一夜(9月12日):探路的冲击

9月12日夜,天空中下着冰冷的雨,丛林里一片漆黑。川口支队的先头部队,在经历了数日的艰难跋涉之后,终于摸到了埃德森岭的前沿。他们发动了第一次试探性的进攻。日军的小股部队,试图利用夜色的掩护,悄悄地渗透到美军的阵地之间。但很快,他们就撞上了陆战队员们布设的铁丝网和那些叮当作响的“报警器”。美军阵地上的机枪和迫击炮,立刻就发出了怒吼!经过一番短暂而又激烈的交火之后,日军的这次“探路”行动,在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代价之后,被迫撤退。他们惊讶地发现,这条看似不起眼的山岭上,美军的火力,远比他们预想的要强大和严密。

第二夜(9月13日):全面攻势爆发

真正的考验,在第二天晚上,也就是9月13日夜间,正式降临!

川口清健在摸清了美军的大致部署之后,决定下血本了。他将手下三个主力大队的数千名日军,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同时向着埃德森岭,发动了排山倒海般的全面总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时间,整个山岭都被日军的枪炮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和那令人毛骨悚然的“板载”冲锋声所淹没!日军的火力,密集到了极点,曳光弹在夜空中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火网”,仿佛要把整座山岭都给吞噬掉。

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日军士兵们,像一群被打了鸡血的疯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嘴里大喊“天闹黑卡,板载”!一波接一波地向着美军的阵地发起“万岁冲锋”。陆战队员们则依托着简陋的工事,用机枪、冲锋枪、步枪和手榴弹,拼死抵抗。双方的阵地犬牙交错,很快就演变成了近距离的肉搏和白刃战。

在日军不计伤亡的疯狂冲击下,美军的防线多处被突破!一股日军甚至一度冲到了距离埃德森的指挥所只有几十米的地方!情况万分危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梅里特·埃德森上校,这位“红麦克”,展现出了他那惊人的镇定和非凡的勇气。他亲自端着一把M1卡宾枪,冲出指挥所,站在离前沿阵地最近的地方,对着那些正在节节后退的陆战队员们,用他那嘶哑的、但却充满了力量的声音,通过一个简易的扩音器,反复地咆哮着:“顶住!你们这帮海军陆战队的杂种们!给我顶住!把他们打下去!这里就是你们的阵地!死也要死在这里!”他的镇定和勇敢,像一剂强心针,迅速地稳住了濒临崩溃的军心。

第三夜(9月14日):反击与稳定局面

战斗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天亮之后,川口支队的攻势,虽然暂时受挫,但并没有完全停止。他们利用白天的间歇,重整部队,准备在当天晚上,再次发动更猛烈的进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