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123章 冰海残阳(第2页)

第123章 冰海残阳(第2页)

自打1941年底,日本人一记闷棍把美国人停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给揍了个半身不遂之后,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和他手下那帮参谋们,就觉得可以趁热打铁,在太平洋上好好“规划”一下自家的“绝对国防圈”了。

1942年6月,就在中途岛那场决定命运的大海战打响的同时,日本人还顺手牵羊,干了另一件在当时看来挺唬人、但后来被证明是“鸡肋”的事儿——他们派了支舰队,晃晃悠悠地占领了阿留申群岛最西边的两个小岛:阿图岛和基斯卡岛。

您可能会问了,这俩鸟不拉屎的破岛,有啥好占的?日本人脑子进水了?

这事儿吧,得从山本五十六那盘“大棋”说起。他当时搞中途岛战役,还特意分了兵去打阿留申,主要目的就是“声东击西”,想把美国人的注意力往北边引,好让他南边的主力能顺利拿下中途岛。结果呢?美国人靠着破译密码的“外挂”,压根儿就没上当,主力航母全在中途岛等着呢,把南云忠一的四艘航母给送进了海底龙宫。这佯攻的战略目的,算是彻底泡了汤。

可这阿图和基斯卡两个岛,既然已经占了,那就不能白占。日本大本营那帮人,本着“蚊子再小也是肉”的原则,就硬着头皮在这两个岛上建立了日军在整个北美大陆(阿留申群岛在地理上属于北美)最北边的前哨站。他们可能还幻想着,能以此为跳板,将来威胁一下阿拉斯加,或者至少能切断美苏之间可能的海上联系。

可这如意算盘,打得是真不怎么样。

自打中途岛一战,日本海军元气大伤,从战略进攻转入了战略防御,太平洋上的主角,已经悄悄地换成了美国人。大家伙儿的目光,都聚焦在南边那片热带丛林和珊瑚海里,比如瓜达尔卡纳尔岛(简称“瓜岛”)那场惨烈无比的“绞肉机”之战。谁还有闲工夫去管北边那两个天寒地冻的破岛?

于是,这阿留申战线,就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一个沉默的战场。

但对驻守在这两个孤岛上的几千名日本兵来说,这日子,可就不是“沉默”,而是“等死”了。

咱们得说说这俩岛上的守军。阿图岛上,驻扎的是由山崎保代陆军大佐指挥的第301独立步兵大队;基斯卡岛上呢,则是海军的第51守备队。两边加起来,总共也就五千来号人。

这五千人,自从被扔到这俩“北极圈监狱”里,那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美国人虽然因为“先欧后亚”的战略,暂时没工夫来跟他们“抢地盘”,但也没闲着。美国陆军航空队在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东部也建了基地,三天两头就派B-24“解放者”这样的重型轰炸机,来给这俩岛“送温暖”——扔炸弹。虽然因为天气太差,这轰炸效果时好时坏,但总归是个巨大的威胁。海面上呢?美国的潜艇也像幽灵一样,在这片冰冷的海域里四处游弋,专门盯着日本人的运输船下手。

这下,问题就来了——补给,成了压在岛上所有日本兵心头的一块巨石。

这阿留申群岛,除了石头就是冰,连根柴火都得从本土运。吃的、穿的、用的、武器弹药、取暖的燃料……哪样不得靠船从日本或者千岛群岛那边,一趟一趟地往过拉?可这航线,那简直就是一条“死亡之路”。极度的严寒,能把船壳都给冻裂了;说来就来的暴风雪,能见度不到五米,一不小心就得触礁;那像小山一样高的冰浪,能轻易地把小吨位的运输船给拍进海底;更别说,还有美国人的飞机和潜艇在旁边虎视眈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岛上的日本兵,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吃的,是发了霉的米饭和咸得发苦的干鱼;穿的,是单薄的军衣,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里冻得跟孙子似的,冻伤减员比战斗减员还多;燃料更是金贵,很多时候连取暖都得省着用。这哪是打仗啊,这简直就是在跟老天爷和饥饿作斗争!

到了1943年3月,眼瞅着岛上的守军就要弹尽粮绝,撑不下去了。日本海军第五舰队的司令长官细萱戊子郎海军中将,知道不能再这么干耗着了。他决定,豁出去了,组织一次规模比较大的护航运输行动,无论如何也得把这批救命的物资,给送到阿图岛和基斯卡岛上去。

这次护航的阵容,也算是细萱戊子郎能拿得出手的全部家当了。他亲自坐镇重巡洋舰“那智”号,旗舰旁边还跟着老牌重巡“摩耶”号、轻巡洋舰“多摩”号和“阿武隈”号,外加四艘驱逐舰(“若叶”、“初霜”、“雷”、“电”),护送着两艘装满了粮食、弹药和补给的运输船“浅香丸”和“崎户丸”。这阵仗,在当时已经“捉襟见肘”的日本海军里,也算是一支不小的力量了。

细萱中将的计划是,利用北太平洋那变幻莫测的浓雾和恶劣天气作掩护,悄悄地把船队护送到阿图岛附近。他觉得,美国人在这片鸟不拉屎的地方,应该没部署什么像样的海军力量,只要小心点,别被飞机和潜艇发现,这趟“快递”应该能送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