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隆虽然不是制药方面的专家,但毕竟负责过火炮的研发,对于科研的基本流程比起张文远手下的其他军政干部还是熟悉许多。
这一次青蒿素的制备攻关,张文远直接把汤隆调来负责。
汤隆和一群江南医师在苏州城里鼓捣了好几天,今早刚从苏州赶来,他跑了一夜,全脸疲惫,两个眼圈都是青黑的。
他连忙从座位上拿起一个竹编的篓子,打开竹篓,里面铺了一层冰,又用一个隔层分开,放着几个白瓷瓶。
张文远和帐下的中军将领也都围到那竹篓旁,汤隆打开瓷瓶对着光一照,众人就见里头有些打成粉末的白淡黄色晶体。
鲁智深好奇道:“这便是那什么青蒿素了?”
“费了半天劲就弄出这么点子,够几人用?”
汤隆一脸苦笑,道:“鲁大师可别小瞧是这三瓶青蒿素,为了提炼此物,光是上好酒便消耗了二十几坛,全都是在大户的冰窖之中搞出来的,难办得很啊。”
张文远问到:“现在制出的青蒿素总量有多少?”
“不到五斤的量。”汤隆说,“不过已经积累了制备经验。”
他对张文远笑道:“这次的一批实验药先看看有没有效果,若是有效,下一批却也不需要在冰窖里做了,我等已在苏州虎丘一带找了个山洞,洞中颇是阴凉,估计能达到此物的结晶温度。”
“其余操作流程也算齐备。”
“产量能达到一天五到十斤。”
张文远点点头,青蒿素的制备过程其实就是把青蒿晒干磨粉,泡到酒精里萃取,然后一遍遍过滤、结晶,通过结晶温度的不同提纯而已。
只要掌握了制备流程,所用的酒精等物也是可以重复利用的,若第一批的青蒿素实验成功,后面的产量可以快速增加。
当然,张文远手下所能生产的青蒿素肯定不够治疗整个江南的患病百姓的产量。
但是起码是够军校级别的人物以及一些高价值病患使用的。
至于其他人,就只能用黄花蒿榨取生汁,看能否救活了。
除了青蒿素以外,张文远也在尝试其他的疟疾治疗法,但虽然这年代关于疟疾的药方有不少,可这些药方都只能治标。
比如病人上吐下泻,所开药方中便有些止吐、止泻的成分,这类治疗使得病人身体舒适,帮助康复机会,可是没可能彻底杀灭病人体内的疟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