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科技重铸天庭 > 第244章 月老系统的“红线”外交(第2页)

第244章 月老系统的“红线”外交(第2页)

消息通过加密线路瞬间传递出去。不到一小时,前方志愿者传回了实时视频连线请求。当法蒂玛在平板电脑上看到那个日思夜想的、虽然瘦削却真实活着的儿子,听到那声带着哭腔和不敢置信的“妈妈?”时,整个安置点都听到了她喜极而泣、穿透云霄的呼喊!母子隔着屏幕抱头痛哭的画面,被现场的“伏羲”工作人员(在获得许可后)记录下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并非孤例。

在伊拉克摩苏尔,一位失去双腿的老人,通过系统比对上了一条由库尔德民兵组织登记在册的、关于他女儿在安全区医院产子的记录,得知自己当了外公;

在也门萨那,一对在轰炸中失散的年轻夫妻,各自在“伏羲”登记点登记信息后不到四小时,系统就根据他们共同记忆中的婚礼地点和亲友姓名碎片,成功将双方信息关联并推送,夫妻在安置点的帐篷里相拥而泣;

在尼日利亚冲突后的社区,“伏羲”工作人员甚至帮助一位部落长老,通过系统强大的模糊地域名称比对和口音特征分析,找到了流落邻国、因惊吓失语多年的孙子…

一个个离散的家庭被重新连接,一个个破碎的心被希望粘合。这些成功的案例,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却如同涓涓细流,通过幸存者的口口相传、社区领袖的感叹、以及部分有良知的国际记者和NGO工作者的社交媒体,悄然传播开来。

燕京,天机阁舆情监控中心。

巨大的屏幕上,全球关于华夏的舆情热力图依旧被大片象征负面情绪的深红和橙色覆盖,但在中东、北非那几个曾爆发血腥骚乱的区域,开始零星地、顽强地冒出一些代表“中性”甚至“正面”的浅绿和蓝色光点。

“报告!路透社中东分社记者艾米丽·卡特在个人推特发布长篇报道:《科技缝合战争伤口——华夏‘伏羲’系统在阿勒颇的寻亲奇迹》,详细报道了法蒂玛与阿巴斯母子重逢的故事,并附有现场照片和部分技术原理说明(非核心)。推文已获得数万转发,评论区…出现大量正面评价!” 一名分析师语速飞快。

“BBC国际频道午间新闻插播了一条90秒短讯,标题:《超越婚恋:中国AI在战乱中寻找失散的亲人》,态度相对客观,提及了‘伏羲慈善基金会’的人道主义工作。”

“半岛电视台深度报道节目《聚焦》正在制作一期专题,主题是‘信仰冲突之后:科技能否成为和解的桥梁?’,制作组已联系基金会,请求采访李薇团队和更多受益者!”

“推特话题#HopeReconnected(希望重连)热度正在上升,关联词包括#伏羲、#寻亲、#叙利亚…”

苏晚晴站在主控台前,看着屏幕上那些顽强生长的“绿点”和开始转变口风的国际报道,一直紧绷的唇角终于微微放松了一丝。“文昌星算法…本为沟通人心,如今用于连接血脉,也算是…物尽其用。” 她轻声道,指尖在虚拟键盘上输入指令,调取“姻缘树”寻亲模块的实时数据流和算法优化建议,“匹配成功率比预期高出17%,但信息碎片化导致的误报率仍需优化,需要引入更精细的时空模糊模型…”

林默站在她身侧,目光扫过屏幕上法蒂玛母子重逢时那充满原始冲击力的喜悦泪水,又看向另一块分屏上依旧喧嚣的、指责华夏“技术威胁”的西方政论节目。“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他声音低沉,“但再大的山,也怕愚公一锹一锹地挖。玄学会用邪术炸开仇恨的深渊,我们就用科技和善意,一砖一瓦地搭建理解的桥梁。这‘红线’,牵的是血脉,暖的是人心。”

江南小城,晚饭时间。

林父和林母守着电视,频道锁定在国际新闻。画面里不再是血腥的冲突,而是法蒂玛紧紧搂着平板电脑、仿佛搂着失而复得珍宝般痛哭的画面,旁边是主持人用英语解说的声音(配有中文字幕)。

“老头子!快看!那孩子找到了!用咱们那个…那个‘姻缘树’找到的!” 林母激动地指着电视,眼圈也红了,“作孽啊…丢了三年…当娘的这心都碎成啥样了…还好…还好找着了!”

林父没说话,只是用力地点着头,端起饭碗又放下,眼睛紧紧盯着屏幕里那对隔着屏幕相拥的母子。他不懂什么算法,但他看得懂眼泪,看得懂那份穿透屏幕的、失而复得的巨大喜悦。他闷闷地说了一句:“这‘月老’系统…干这事,比牵红线实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