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 第228章 墨润心田(第2页)

第228章 墨润心田(第2页)

茶棚的王阿公来看他,叹着气:“你写恶语折了福,砚台也寒了心。”

从那以后,秦霄贤成了镇里的“哑巴书生”。他只能用清水在青石板上写字,可写出来的字没了灵气,要么是歪歪扭扭的“福”字,要么是断断续续的“和”字,镇民们渐渐不爱瞧了。

直到那年腊月,镇西的张寡妇和隔壁的李婶为半升米吵得动了手。秦霄贤挣扎着爬过去,用手指蘸着雪水在墙上写:“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字刚写完,雪突然停了。张寡妇的手松了,李婶的骂声卡在喉咙里。两人对视一眼,都红了眼眶。张寡妇抹了把泪:“是我糊涂,明儿就给你送半升米。”

打那以后,秦霄贤的清水字又有了用场。他给吵架的夫妻写“家和万事兴”,给偷懒的孩童写“勤能补拙”,给生病的老人写“心宽体胖”。字还是歪歪扭扭,可镇民们发现,写着写着,矛盾就软了,怨气就散了。

三年后的清明,镇东的老槐树下围了一圈人。秦霄贤坐在石墩上,手里捏着块新砚台——是镇民凑钱给他买的,石色青灰,边沿也刻着“墨润”二字。

他蘸了清水,在纸上写了个“善”字。那字刚落纸,院角的枯梅突然抽了枝,冒出个红芽儿。

“小秦啊,你这字又能活物了!”王阿公挤进来,“前儿我家那口子咳得睡不着,你写的‘安’字贴在床头,当晚就睡踏实了。”

秦霄贤笑了,露出两颗小虎牙。他摸了摸砚台,石面温温的,像块暖手炉。这三年,他学会了用最朴实的字劝善:给赌钱的写“回头是岸”,给骂街的写“将心比心”,给哭穷的写“勤能生财”。

有人说,他的砚台是被他的善意焐热的;也有人说,是他三年里没说过一句恶语,把砚台养好了。

秦霄贤只是摸着砚台笑。他知道,真正的宝贝从来不是石头,是他心里那点热乎劲儿——就像当年在破庙里,清水能生墨;现在在青溪镇,善意能生春。

后来,青溪镇的人都说,秦霄贤的砚台是“心砚”。写什么字,种什么因;种什么因,结什么果。而秦霄贤呢,依旧每天蹲在老茶棚前,用清水写他的劝善文。

有一回,个穿青衫的外乡人路过,看了他写字,问:“先生这砚台,可愿卖与我?”

秦霄贤摇摇头,指了指砚台上的“墨润”二字:“这砚台润的不是墨,是人心。”

外乡人愣了愣,叹着气走了。

风掠过老槐树,落下几片新叶。秦霄贤望着满地碎金般的阳光,又蘸了清水,在纸上写了个“和”字。

那字刚落,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像一串银铃似的,撞得满镇都暖了。

喜欢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请大家收藏:()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