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工匠在拉坯过程中会时刻关注坯体各个部位的厚度,通过微调双手的动作和陶轮的转速,使坯体的厚度在整个拉坯过程中保持均匀一致。
制作花瓶则需要更高的技巧,因为花瓶的形状更为复杂,瓶身的曲线和瓶颈的比例都需要精心把控。
花瓶的瓶身曲线往往不是简单的直线或单一弧度,可能是富有韵律感的S形曲线,或者是从底部到颈部逐渐收窄的复杂曲线。
瓶颈的比例更是关键,它与瓶身的整体协调性直接影响着花瓶的美观程度。
如果瓶颈过粗,会让花瓶显得笨重;而瓶颈过细,又可能使整体结构看起来不稳定。
工匠们在拉坯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坯体的现在的形状,还要预想到烧制过程中的收缩情况,因此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烧制过程中的收缩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不同的瓷土配方、坯体的厚度、烧制的温度和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收缩率。
工匠们凭借长期的实践经验,知道在拉坯时如何预留出合适的收缩余量。
例如,对于某种特定瓷土制作的花瓶坯体,如果烧制后的收缩率大概在10%左右。
那么在拉坯时就需要将瓶身的直径和高度等尺寸相应地放大10%,以确保烧制后的花瓶能达到预期的形状和大小。
手工拉坯所制作出的坯体还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由于是手工制作,每一件瓷器的坯体都带有工匠们的个人风格和独特印记。
即使是在同一个窑口,由同一位师傅传授技艺的工匠,他们制作出的坯体也会存在细微的差别。
这种差别可能体现在坯体的线条流畅度上,有的工匠制作的线条更加圆润顺滑,而有的可能会带有一种古朴的拙感;
也可能体现在坯体的厚度变化上,即使都是制作花瓶,不同工匠对于瓶身不同部位厚度的把握也会有所不同。
这种差异并非缺陷,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