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愣了一下,随即露出理解的笑容,“我知道了,你是想从内部积蓄力量。”
“嗯。”我点头,“只有当我们自己足够强大,才能真正改变这个校园。”
她想了想,忽然压低声音:“其实……我倒是知道几个可能需要帮助的同学。”
我精神一振,“说说看。”
“比如隔壁班的李晓楠,成绩中等偏下,但最近情绪特别低落;还有高二(7)班的陈浩,听说家里出了点事,整个人变得很颓废;还有……”
我听着她一个个列举,心里渐渐有了方向。
放学后,我没有直接回宿舍,而是绕去了图书馆。
我需要观察,需要筛选,需要找到最适合的帮扶对象。
我坐在角落的位置,打开系统,尝试扫描附近人群的状态。
【学生A】:焦虑指数较高,考试压力大,需心理疏导。
【学生B】:人际关系紧张,疑似遭遇校园冷暴力。
【学生C】:家庭经济困难,面临辍学风险……
信息一条条浮现,虽然比平时慢了些,但我还是从中找到了几个重点目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先从最容易入手的开始。”我合上系统,起身离开。
接下来的几天,我开始有计划地接触这些同学。
有的是因为家庭问题而自暴自弃,有的是因为长期被孤立而变得封闭,还有的只是缺少一个倾诉的对象。
我不急于出手,而是先了解他们的处境,建立信任。
每次帮他们解决一个问题,系统就会提示一次能量恢复。
虽然不多,但积少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