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图书馆门口,看着陆渊转身离去的背影,心里却并不轻松。昨夜与林浩的谈话还萦绕在脑海里,他的质疑、我的回应,还有那句“迷失方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知道方向,却不敢迈出第一步”,像一根细细的线,缠在我心头。
我知道,这不仅仅是林浩一个人的想法。团体内部的情绪正在微妙地变化,有人开始怀疑我们的方向是否正确,也有人担忧我会不会因为过度依赖系统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不能再拖了。
第二天傍晚,我约了几位最近对决策提出疑问的成员,在教学楼顶层的小会议室见面。周悦知道我要做什么,没有多问,只是默默帮我准备了茶水和纸笔。
人陆续到齐后,我环视一圈,看到林浩坐在角落,神情平静,但眼神里仍带着一丝戒备。李明有些紧张地搓着手,他刚加入不久,还不太习惯参与这种讨论。还有两位是新近加入的女生,她们一直沉默着,似乎还在观望。
我坐下来,轻轻合上笔记本,“谢谢大家愿意来。”
空气一时有些凝滞。
“我知道你们最近对我有些想法。”我开门见山,“我也理解你们的担心。我们现在的处境很特殊,赵启铭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我们的行动节奏也在加快。有时候,我自己也会怀疑,是不是走得太快了。”
林浩微微一怔,似乎没想到我会如此坦白。
“我不是那种独断专行的人。”我继续说,“但我必须承认,我确实比谁都更清楚我们面对的是什么。赵启铭不会给我们慢慢成长的机会,他想要的是一击致死。”
我顿了顿,从书包里取出一张打印出来的图表,“这是过去一个月内,我们所有行动的详细记录。包括时间、地点、目标、执行过程以及结果。每一步我都做了备案,不是为了向谁证明什么,而是为了让你们能看清楚——我们并不是在盲目出击。”
李明凑近看了一眼,眉头皱起,“这些……都是你一个人整理的?”
“嗯。”我点头,“每次行动之后,我都会把细节复盘一遍。系统的确给了我很多信息,但它不是万能的。真正决定怎么做的人,是我。”
林浩终于开口,“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有一天失去了这个系统,会变成什么样?”
我迎上他的目光,缓缓说道:“我想过。所以我在做两件事。第一,尽可能多地积累洞察能量,为未来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储备资源;第二,训练你们每一个人,让你们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而不是永远依赖我或者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