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没有给出具体说明,只显示他的状态处于“轻微焦虑”,且存在一个尚未爆发的关键节点。
我立刻站起身,朝他常去的地方走去。
果然,在图书馆门口的长椅上,他正一个人坐着,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膝盖。
我走近,坐下,“怎么了?”
他抬头看了我一眼,嘴角勉强扯出一个笑,“没什么。”
我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等着。
他知道瞒不过我,最终叹了口气,“我父亲……希望我出国读书。”
我心头一跳。
“什么时候的事?”我问。
“昨天刚说的。”他望着远处的路灯,“他说国内竞争太激烈,国外更适合我发展。”
我沉默了一会儿,轻声道:“那你呢?你怎么想?”
他摇头,“我不知道。我不想离开这里,也不想违背他的意愿。”
我看着他,忽然明白了系统为什么提示他是“潜在目标”。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升学选择题,而是一个关系到未来方向的重大抉择。
我轻轻开口:“沈珩,你有没有想过,无论你去哪里,我都会支持你。”
他转头看我,眼神里有一丝动摇。
“我不是非要你留下。”我继续说,“我只是希望你知道,你的决定,不一定要完全依赖别人的期望。”
他没说话,只是握紧了我的手。
那一刻,我知道,他已经听进去了。
第七天清晨,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