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暗通款曲,献城投降。
但是,昭国对待显贵豪强的政策,让他们望而却步。
所以,他们只能一条道走到黑,拥护李乾顺,和昭国对抗,至死方休。
李乾顺既然选择死守兴庆府,便及时征集各路兵马,收拢溃败,陆续聚集二十万大军,布防在兴庆府内外。
杜壆得到详细情报,非但不惧,还十分兴奋,于是整顿三军,水陆并进,直抵兴庆府,开启灭亡西夏之战。
……
中部,赵桓在种师道、伤情好转的种师中、姚平仲等人护送下,一路西逃,经陕州、虢州、华州,最终抵达京兆府,算是松了一口气。
但他心中始终不安,一路西逃,他明显感觉得到,昭军似乎是有意放他们进入京兆府,否则在半路上以马军奔袭,必定可以绕道前面,挡住他们去路。
但是,昭军并未这样做,而是就在后面一板一眼的追击,一路撵着他们向西进入京兆府。
而且,没有派兵截杀各方闻讯而来的勤王大军。
这其中有问题,但具体是什么问题,他一时想不通。
昭军这边,确实如他所料,就是在故意放水。
王进依旧把守汴京,只把追击的任务交给武松、孙安、卞祥、田虎四人,步军以武松为主将,马军以孙安为主将,互相配合,一路平推过去。
之所以没有派遣马军截杀赵桓,是王进的围点打援之计。
目的自然是将赵桓放入京兆府,然后通过其勤王诏令,将各地宋军聚在一处,然后一网打尽。
只要消灭了最后成建制的宋军,那么州府县,就不用一处处去打了,只要一道诏令,便可使各地望风而降。
比起南部的后军都督府,他们左军都督府的进度,还是不够快。
所以,他必须要以更快的时间,尽取陕西路(永兴军路、秦凤路),与后军都督府抢夺进攻西川路的先机,获取更大的功劳。
此事,由不得他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