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一定不辱使命!”
“去吧”,刘观长叹一口气:“这内阁的天啊,是要变一变了,总不能一直被奸佞把着吧?皇帝需要的是忠谏之臣,而不是一味的顺从...”
在此之前,刘观早为孙健震请好了旨意,当日就备马北上河南陈州。
最近这段日子,刘观觉得好像老天爷都站在了他这一边。
陛下纳谏如流,自己上的奏疏少有被陛下驳斥的,哪怕直言犯谏,陛下也能虚心纳之。
在刘观的心中,他已经将自己比作魏征、包拯,认为自己就是大明的魏玄成。
现在只需要把陛下身边那个最大的馋臣干掉,就能还大明,还士族,还天下读书人一片朗朗晴空。
明时的河南并没有那么大,分为数个府治,陈州就归开封府治,也就是淮阳。
永乐元年,路确奉陛下与恩师之命,往河南、开封、南阳诸府,办蒙学、纳生员。
其实苏谨的手段并未那么激进,一上来就搞完全的教育改革。
他所办的蒙学,仍是以经义为主,然后将明算、明法等科,和他的一些实用知识相结合后,再进行教学。
最初,苏谨也对古人的科举有很多误解,认为他们就是死读书、读死书,一点实用的都不学。
可真的等他来到这个时代,才明白古人并没有他想的那么菜。
在唐朝的时候,科举就不仅仅是经义这一条路,还有明法、明算等很多科。
其主要就是为朝廷吸纳各种专业人才,比如明法,就是主考生员对唐律的理解,明算顾名思义,就是培养数数人才。
只不过到了后来,科举慢慢被士族门阀垄断,明算等科渐渐形同虚设。
大明建国以后,朱元璋也不是一味的要求学子去读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