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男上下打量着何雨柱,忽然开口:“小同志,你今年多大了?”
“十五。”何雨柱答得干脆。
“十五岁就主灶?”另一人拍了下桌子,搪瓷杯里的茶水溅出几滴,“知道国营饭店的规矩吗?学徒工满三年才能上灶,你这是破坏行业秩序!”
这话一出,大厅里顿时安静下来。食客们纷纷转头看向这边,窃窃私语。何雨柱注意到,这四人虽然穿着风衣,但袖口露出的的确良衬衫干净笔挺,不像是普通工人。
杨老板匆匆从账房赶来,赔着笑脸说:“几位同志,这是我们李师傅的关门弟子,虽说年纪小,但手艺……”
“手艺再好也得守规矩!”眼镜男打断他,掏出一本暗红色的证件晃了晃,“我们是区手工业联社的纠察队,接到举报,说你们这里用童工。”
何雨柱心里“咯噔”一声,终于明白对方的来意。1960年正值经济调整期,手工业联社对私营企业的监管格外严格,尤其是用工问题,稍有不慎就会被扣上“剥削”的帽子。
“同志,我们这是国营合作饭店,”李保国不知何时来到前厅,手里拿着何雨柱的学徒登记表,“柱子去年十月满十五岁,按规定可以当学徒,这是他的用工证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眼镜男接过登记表,目光落在“师承李保国”一栏,脸色微变。他当然知道李保国的分量,这位川菜大师曾给首长做过菜,不是他们能轻易得罪的。
“就算有学徒证明,”另一人仍不死心,“让十五岁的孩子掌勺,传出去影响不好。”
何雨柱往前跨半步,直视着对方的眼睛:“同志,要不咱们打个赌?”他指了指桌上的麻婆豆腐,“这道菜,您要是能挑出三个以上的毛病,我立马摘了围裙走人;要是挑不出来,就请跟我们杨老板道个歉,如何?”
大厅里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纠察队的人面面相觑,没想到这少年如此强硬。眼镜男咬了咬牙,拿起筷子夹了块豆腐送入口中,刚嚼两下,脸色就变了——豆腐外酥里嫩,麻辣鲜香恰到好处,就连花椒的麻味都层次分明,分明是火候和调味都拿捏得炉火纯青。
“怎么样?”何雨柱双手抱臂,“是咸了、淡了,还是火候过了?”
眼镜男放下筷子,尴尬地咳了两声:“菜做得不错,但程序上……”
“程序上我们都合规,”李保国插话道,“如果几位同志还有疑问,可以去区饮食公司查档案。”
四个纠察队员对视一眼,慢慢站起身。眼镜男从兜里掏出粮票放在桌上,低声说:“打扰了,我们还有公务。”说完便匆匆往外走。
何雨柱看着他们的背影,忽然想起刚才瞥见的袖口商标——那是上海产的“英雄”牌的确良,普通纠察队员可穿不起。他转头看向杨老板,发现对方也正若有所思地盯着自己。